第80页(2 / 2)
林如海想起自家的家产,更郁闷了,若是无嗣,这些财产除了一部分能给林黛玉做陪嫁,剩下的只怕都要被充入国库了,偏偏林家连个五服之内的亲戚都找不到,林如海如今也不乐意过继一个不知道是好是歹的儿子过来,到时候没准还得给自家女儿添堵。自己的女儿他自己明白,林黛玉是个明白人,但是骨子里的清高却是改不了的,因此,也就是选个门当户对,能够琴瑟相谐,又知道疼惜她的人是最好的选择,若是林黛玉性子更刚强世故一些,林如海都要打算招赘一个上门女婿,以延续林家的香火了。
不过再怎么想也无济于事,林如海琢磨着回头找史鼎商议一番,如果林黛玉能有两个以上的儿子,能否让次子过继到林家,不过还是先将婚事定下来再说。
官媒走了两趟,双方其实早就合了八字,这会儿就是走了个过场,交换了庚帖,就等着挑个好日子下定,虽说林如海不想找贾家人,不过,下定这种事情,总要有个身份合适的女性长辈,林如海既然不想续弦,自然也绕不过贾家,因此,还是决定找史太君到时候过来主持小定。
而这会儿,也已经到了史鸿去翰林院任职的时候了。
翰林院虽说说起来是清水衙门,但在某种程度上是圣上的秘书处,伴君如伴虎这话的确不假,但是,能够跟在最顶头的上司身边,也比较好升官,要不然,凭什么大家都想要考庶吉士呢!
史鸿刚刚进翰林院,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史鸿这辈子实在是太顺了,这就遇到了他人生中的一个挫折。
翰林院的人一般都有些自视甚高,对于史鼎入阁,已经有人觉得看不过眼,毕竟,内阁从前朝开始,某种意义上,其实都是从翰林升上去的,也就是开国之初,有些例外,偏偏史鼎一个武将,也得以进了内阁,这让这些文人很担心,圣上是不是要抬高武将的地位了!其实秦汉的时候,儒家出身的人还算是文武双全,哪怕是唐朝的时候,文人佩剑习武也是时尚,自宋朝开始重文轻武之后,文人愈发自命清高,瞧不起武将,文武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文人敌视打压武人几乎变成了本能。勋贵家族之所以少有科举出仕的,不光是眼光还有子孙不肖的问题,主要还是文官阶层的排斥。天下承平,没有立功的机会,勋贵家族总有还有爵位,靠着祖宗的荫蔽,还能获得官职,但是无法进入文官的圈子,想要升迁也很艰难。贾政是个典型的例子,他在工部任职多年,若是正经的文官出身,哪怕再无能,再迂腐,多年下来,无过就是有功,怎么着论资排辈,也该升上四品了,偏偏他就是几十年没挪过窝。
史鸿进入这个圈子其实也是一种不得已,就像史鸿当年发觉自己投胎进了史家,为了避免将来抄家流放的命运,不得不读书奋斗一样,史鼎乃至故去的史侯同样意识到,勋贵阶层的衰落,不说别人,单说几个异姓王,原本四大异姓王镇守四方,但是如今真正还握有兵权的只剩下南安郡王与西宁郡王,而且兵权也在不断削弱之中,西宁郡王死扛着,至今不肯回京,但是不知道出于什么缘故,这一任的西宁郡王,王妃侧妃乃至庶妃侍妾都齐全得很,偏偏至今无嗣,连个丫头片子都没生出来。不管谁当皇帝,异姓王都是心腹之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