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页(2 / 2)
因此,弄到最后,薛宝钗还是给吊在贾宝玉这一棵树上,薛宝钗也是个果决的,因此,更是费心费力讨好老太太,跟个丫环一样,成天在姨妈身边伺候着,王夫人说得比唱的都好听,天天把薛宝钗夸得跟朵花一样,让薛宝钗几乎有个错觉,自己已经是姨妈的媳妇了,当然,错觉仅仅是错觉罢了。
王夫人是个什么性子,别看在别人眼里,王夫人这个佛爷一向口齿木讷,但是事实上,她说起好话来也是一套一套的,要不然,也不至于骗得王熙凤那样一个精明人,不辞辛苦地劳心劳力,将自己丰厚的嫁妆填进管家这个无底洞里,偏偏至今连真正的库房的钥匙都摸不到,需要花钱的事情,王夫人就是往外一推,王熙凤又是个要强的,结果,除了面子上好看,差点没将自个的嫁妆全折了进去。
对于薛宝钗的各种夸奖其实意思也就差不多,王夫人虽说心里面恨不得史太君立马就死了,免得压在自己头上,叫她这么多年都得伏低做小,唯唯诺诺,什么事半点做不得主。尤其在贾宝玉的问题上,王夫人简直是一肚子的怨言,哪怕王夫人自己对贾宝玉也是极度溺爱,舍不得他吃半点苦,但是在她看来,贾宝玉养成如今的性子,不喜欢读书,喜欢跟身边的丫环姐妹调笑,那都是史太君宠出来的。因此,她才格外厌恶史太君放到贾宝玉身边的晴雯,对早早向自己投诚,生得也不算出挑的袭人另眼相看,甚至除了没有给她通房姨娘的位份,却给了她姨娘的待遇。
王夫人之所以还奉承着史太君,完全是为了史太君的私房,史太君出嫁那会儿,史家即便不是鼎盛,也差不到哪里去,加上她在贾家掌权多年,私房极为丰厚。这些私房不比祖产,是史太君可以自己做主的,等到史太君大限到了,自然要分了,哪怕王夫人恨不得那些都分给自己,但她也知道,这可能性不大,为了多分一点私房,哪怕忍到心肝都疼了,她还是得忍。她拿定了薛宝钗到了如今,已经是骑虎难下,史家可不比薛家,哪怕再喜欢薛宝钗,不喜欢史湘云,王夫人也知道,史家比起薛家可强出太多了,史家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嫡亲姑娘,为了贾宝玉拖成老姑娘的,因此,只要拖到史家不耐烦,另外给史湘云择婿,她就赢了。
薛宝钗不是傻瓜,她其实猜得出王夫人的想法,事到如今,除了拖下去,还有别的办法吗?对于史湘云那个近乎傻大姐一样的人,薛宝钗是瞧不起的,除了家世,她有什么比得上自己的,偏偏就因为这个家世问题,她如今只能这么尴尬地拖着。有的时候,她会想起林黛玉,曾经,她以为林黛玉是她最大的对手,结果搞到最后,她倒是想要压过林黛玉一头,结果人家压根没想到接招,林如海回京之后就将女儿接走了,哪怕命不久长,也尽力给林黛玉找好了他认为最合适的女婿。当知道林黛玉订给了史鸿之后,薛宝钗就是一阵泄气,她自视甚高,要不然也不会想着参加小选,进宫搏一个富贵,结果这事黄了,她就希望自己比身边所有的姐妹都嫁得好,可惜的是,心比天高,却时运不济。到了现在,她也只能指望着贾宝玉真的不负他那个所谓有来历的传闻,将来也能让她夫荣妻贵了。
跟薛宝钗处境有些类似的是史湘云,史湘云年纪倒是不算大,比林黛玉还小几个月,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年纪,也该议亲了。贾家那边不松口,总不能让史湘云也跟着拖成剩女。方夫人尽管对史湘云好感不足,但是,这毕竟是她的责任,加上史鼎跟史鼐的意思,也不想因为贾家,影响了自家儿女的婚事。
方夫人琢磨了一下,直接将史湘云接了回家,用的理由也很理直气壮,史湘云年纪不小了,快到嫁人的时候了,但是,该学的东西还没学。方夫人对贾家真的是无话可说了,接了史湘云过去,说是当做自家的孙女一样照顾着,但是,贾家的孙女是什么个照顾法?前些年还请了先生教导一些学问,后来辞退了先生,几个女儿也没有跟着嫡母教养,也不说找个教养嬷嬷回来帮忙教导婚前的学问,就跟着一个寡嫂李纨学针线。这简直是本末倒置!大户人家的姑娘,又不比小门小户家的,女红意思意思一下也就行了,谁家没养几个针线上人,就算没有,难道家里的丫环就不能做针线吗,什么都得自己的姑娘媳妇亲自动手?想到这事,方夫人就是一阵烦心,史湘云给贾家那个凤凰蛋做什么衣服鞋袜,荷包扇套,那是一点也不含糊,浑然不像之前在家刚学的时候那样,一出门就抱怨,说是天天做针线熬到半夜,怨愤不已,弄得人家看史家的时候,眼神都不对劲。天知道,她白天就想着玩,晚上不动手,难道第二天给教女红的先生看布头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