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重生(2 / 2)
她打开手电筒,悄悄走到客厅南墙,那里定着一本厚厚的日历,已经有已经翻过了不少页。
最前面的纸上印着墨色的字画,最上方上面赫然写着“1996.2”,往下是占据一半空间的数字“5”,往下依次写着“星期一”、“农历乙亥年腊月大”和一些宜忌。
姜绵到底还没好,身体乏力的紧,只好回床上躺着。
姜绵认为这不是准确的日期,自家老妈不是天天都翻到最新日期的,但也差不了几天。就按这个日期算,自己是89年十月出生的,现在已经过完六岁生日了,现在上小学一年级。天呐!这不是学业刚开始吗?又要从头来!
对啦!还有爸妈,她们年轻的时候吵架不要太频繁,姜绵的童年称得上“灰暗”。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姜绵的家庭情况了:
姜绵的爷爷奶奶有四个子女,大女儿姜香兰最大,是老两口的心头宝。多年前嫁到附近村里,男人长相挺好就是条件不好,没有公婆帮衬。婚后生了一女一儿,主要是姜绵奶奶给看大的。男人是邮局的送报员,她自家在市里打短工。两口子奋斗多年,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前两年在城郊买了个小院子,平时不太回老家。但是老家还有地,这时候农机不多,很多农活需要人去完成。所以每逢农忙姜绵爷爷奶奶就强行让另外三家(包括姜绵结婚的小姑姑一家)去大女儿家干活,且因为大女儿家两口子事情多又疼孩子,有时候一群人干完活还要自己做饭。
大儿子姜卫国是第二个孩子,地位仅次于大女儿。早些年姜爷爷姜奶奶给他娶了个媳妇,他不喜欢也没领证,新婚夜都没过直接跑去了外地。新媳妇在家里空守了他两年,也没见着人,失望地离开了后来听说又嫁了人。没两年姜卫国领着个大肚子的女人回来。人是外地的,姜奶奶怕到手的儿媳跑了,老两口小心地供着她。听说嫌住的挤,在东地给起了新院子,扒拉了一遍家里的好东西给两人分出去了。有个女儿比姜绵大半岁。
第三个就是姜卫民啦,姜卫民同志在老两口心中那是倒数,尤其是各自有了小家庭之后。姜卫民结婚的时候,老两口不愿意花钱给建院子,就把堂屋让给儿子住,老两口住东屋。因老两口不待见崔素兰,生活中多有磨搓。偏偏姜卫民感情方面比较迟钝,又爱出去打工不常在家,看不到妻女被欺压,老觉得自己爹娘好。每每妻子诉苦他还都反过来说妻子。后来年岁大了慢慢有了改变。
小女儿姜兰芝,比姜卫民待遇略好一点点,结婚快两年了,嫁到了邻庄。
姜绵一点都不想和爷爷奶奶住一块儿,据说自己小时候刚会走路的时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