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卖吃食(2 / 2)

加入书签

姜绵觑着自家老爸心情好的时候,和他说了她们的计划和难处,“爸爸,你知道哪能借称吗?”

姜卫民狐朋狗友一大堆。更别说前年合伙的冰糕厂解散了,他虽然什么都没要,可他知道称在谁家。“这好办,我回头给你借来。”自觉参与进来了,姜卫民想打探更多细节:“你们其他东西都备全了吗?怎么带过去?地方选好了吗?”

面对姜卫民的灵魂三问,姜绵满意极了,问好啊,就怕不问:“嗯,都弄好啦!我们就在清水河那块儿,离得近,还有好几个庄子的人从这边过去赶集呢。妈妈说到那天现在家活好面,到地方正好开始炸。”

姜卫民听着也很可行,妻女愿意做,他虽然觉得有点瞎折腾,但计划这么周全他也不会说出来败兴。

“爸爸,你会用称吗?你要不要帮我们称啊?你算账可能也厉害的。去嘛爸爸。”姜绵想到前世崔素兰抱怨姜卫民没和她一块儿赶过集,想着赶集卖东西也算一块儿了吧。再说自己现在也帮不上忙,妈妈需要个帮手。

姜卫民怕到时候姜绵伤着,便同意了。

头天晚上姜卫民拿回来了称还有一沓塑料袋,震惊了娘俩,她们确实是没想到拿什么装。不得不说,老姜就是老姜,只要他愿意,事儿必须给你考虑周全。

这天崔素兰早早起来活面,头一次不知道好不好卖,先活了半盆面。早饭也没吃,搬好东西,一家人出发了。

到了地方还很早,只有仨仨俩俩的人。等摊子支好,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头次来摆摊,人家也不知道商家手艺高低,得先炸一批面泡出来,正好当早饭。

姜绵家的面泡和别家得不同,里面加了葱碎,闻着就比别家的香。金黄的面泡一出锅,还真有来问价的:“面泡啥价呀?”

崔素兰报出定好的价:“两块钱一斤,和里面是一个价。”

“来两块钱的”来人也是小摊贩,急着赶集,还没吃早饭呢。

姜卫民负责称重,面泡这种东西不好控重,给人高称人也高兴不是。

果然,这人很满意:“大兄弟,你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