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8买房(2 / 2)

加入书签

崔素兰晚了一步,她也不赞同闺女拿钱买房,家里苦点没事,孩子不能不上学:“是啊绵绵,那钱你留着吧!”

姜绵已经悄悄算过了,她和玲玲的精品屋是四六分,她负责进货不看店就多拿了钱,但到底是玲玲在操心,哪怕她因此省了学费也是她吃亏,所以玲玲拿六份很合理。小店开在毕业季到现在已经盈利不少了,加上这些年自己零零散散赚得钱也七千了,小店还在运营,学校这边还在义务教育阶段没什么学费,拿出来这些钱也不会影响什么。

“爸妈你们听我说,这钱先拿去买房,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连菜价都涨了,说不定房子也会涨价,到时候更买不起了。我能拿出来七千,爸爸再问问,不行先买个小点的楼房,或者买个老院子也行。”

姜卫民问房价的时候也知道一点信息,这两年进城的人多,房子确实涨价不少,这也是他急着买房的原因:“据说前几年都没人买房,价格比较便宜,现在买房的人不少价格上去不少。”

“那,那要是能买到房,就买吧。”崔素兰也松了口。

姜卫民跑了几天选了两处房子,一个是城郊的老院子,比他们租的这个小点要八万,讲讲价大概能拿下来;另一个是楼房在市区西北角,新开的楼盘,周围都没开发比较荒凉。

两个都不在市区,姜绵倾向于楼房,她知道这块地将会发展成新城区,医疗、交通都很好,更重要的是市一中不久也会搬迁过来这边。姜卫民两人也觉得楼房干净点,选定了房子,接下来就是买房了。

虽说位置比较偏,价格便宜,姜卫民拿着小八万还真买不着多大的房子,三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格局,找了七拐八绕的关系,又借了两万块钱才买到了一百二十平的房子。

姜卫民两人的户口关乎到家里的地,最终把姜绵姐弟俩的户口迁了过来,为此姜绵的地要退还给村里。本来姜卫民想着姜温没有地,只写迁他的户口不用还地,崔素兰死活不同意,她不能让闺女少得一点,哪怕不要地呢。

背了债两口子更是积极挣钱,姜卫民为了种价高的瓜果常常一两个月住村里不见人,崔素兰也添加了不少小吃食卖。

每个人都在努力着,一家子吃用都俭省了不少,索性现在花销小,一年就还清了账。

姜绵如愿考上市一中,新校区还没建好,新生都在老校区,等到高二再搬迁。

家里买的房子已经交房了,不想多花钱,就刷了墙,打了柜子,购置些家具,还在通风中没搬进去。

玲玲没有考上二中,去了分校,这也是很不错的了,要知道前世她可没有这样的好成绩。

要去上高中,“妙妙屋”就没人管了,玲玲这三年也赚够了学费,便退了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