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页(1 / 2)
在朱元璋的估算中,如果能够用好那些蒙古降臣,那么,十年之内,他就能够荡平草原。
可惜的是,暂时来说,蒙古人里头愿意投降的,多半是废物点心,而蒙古人中的精英,却是几乎没有愿意投降的。元廷统治中原百年时间,积累下来的仇恨实在是太多了,中间隔了累累血债,如果蒙古人如同当年的鲜卑人一般,顺利通过联姻通婚之类的手段,将蒙古人的血脉融合进汉人的血脉中也就算了,但是很显然,蒙古人并没有这个打算,他们一直想着的就是杀光汉人大族,让普通的汉人永远沦为蒙古人的奴隶!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指望着汉人这么快就忘记之前的仇恨,对他们这些蒙古人网开一面,简直是痴心妄想,如果说百年之后,还可以考虑,现在嘛,无非就是兔死狗烹的下场。
王保保实际上算是蒙古人中少有的亲汉派,甚至就在十年前,他还是北方汉人地主的支持对象,因为作为地主阶层,本能就对农民起义充满了警惕心,所以他们对于席卷江南的红巾军没有半点好感,恨不得亲自下场镇压。
只不过,谁也不知道,元廷完蛋得这么快,才几年的时间,就已经积重难返,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北方那些地主也只能赶紧止损了,要不然,就要迎来清算。王保保失去了这些人的支持,光是凭借着草原上的资源,王保保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虽说没有蒙古贵族的配合,但是北伐的事情并没有因此停下来,徐达在王保保那里吃了个大败仗,要不是大明如今底子厚,还真是有些撑不起。
徐达也是人精,他如今已经是封无可封,顺势请罪,干脆就退居二线了,朱元璋也没有治罪,还很是赏赐了一番,然后就另外派人继续北伐。
北伐的事情,舒云插不上手,就算是想要动用什么经济手段,现在也还没有到时候,起码要先等到蒙古人死心才行。
如今舒云正琢磨着植树造林的事情,没办法,现在的京城就已经风沙很大了,元廷当年为了制约草原,放任草原荒漠化,没有植被的覆盖,沙尘暴这种事情就难以避免了,舒云上辈子几乎没怎么在北方生活过,这辈子也一直生活在南方,搬过来之后难免有些不适应这样的气候。
因此,虽说皇宫的选址和图纸已经初步出来了,但是舒云琢磨着,现在还是先别急着施工,先将防风林搞起来才是最应该做的事情。只是,她才跟朱元璋一提,朱元璋就是摇了摇头,表示这事不能着急,维持现状,着急的是蒙古人,他们草场荒芜,能够养活的人就比较少,回头内乱只怕也是停不下来的,等回头蒙古那边也学会了固定风沙水土的手段,想要解决他们,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