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九边哗变!杨一清别挡着我们进(2 / 2)
“杨一清,他会怎么选择?”
刘大夏远望北方,现在天下乱不乱,基本上都系于杨一清怎么选择了。
按理说,站在南方,他本应该站出来旗帜鲜明的表态与内阁决裂。
可形势不明朗,他都不敢露头了。
……
九边,大同重镇!
杨一清桌子上摆着两份急报。
一份来自内阁,一份来自金陵!
“藩王兴王挟天子以令诸侯,率领南方叛军北伐?要我们速速驰援京城!进行京师保卫战!”
这份是内阁八百里加急。
“陛下称内阁谋反,让我们九边原地擒贼?”
这份是朱厚照开朝会正式宣布内阁谋反的急报。
京城距离九边这边要更近一些,相反金陵距离九边就很远了,这份急报现在才到大同。
“杨大人,这两份文书?到底什么情况?”
大同巡抚刘宇也摆出了两份同样的急报:“你们匆匆从陕西赶到大同,现在到底怎么回事?我们应该听内阁的,还是应该听陛下的?我们大明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九边,现在该怎么办?”
因为内阁很近,内阁的消息率先抵达。
所以……杨一清等人都直接率军赶到了大同,现在来了两份打架的文书报告。
此时在场杨一清官最大,节制陕西、巡绥、宁夏、甘肃四抚,固原、榆林、宁夏、甘肃、临洮五镇。刘大夏举荐。
大同巡抚刘宇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马文升举荐。
两个巡抚和一干总兵,大眼瞪小眼,完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刘大人,你问我,我也不知道。”
杨一清直接摇头,神色凝重的看着众人:“但现在我们可以确定一个事情是,大明乱了!我们九边,不能跟着乱!要更加防备蒙古人入侵!”
杨一清也发现,他被耍了。
亏得他接到急报,便是匆匆召集部分军队准备驰援京城。
幸好!
到了大同这里,刘宇按兵不动。
因为,刘宇也是攀附刘瑾上的位,显然和内阁不对付,就按兵不动。
这倒是救了他。
“废话!杨大人,就别说这些废话了!两份都是八百里加急……他们斗归斗,何至于拉上我们?还有……陛下真的被兴王囚禁了吗?兴王,能造反吗?这会不会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刘宇直接白了杨一清一眼,很是不屑。
杨一清沉默,在场的总兵们,更是面面相觑,左顾右盼。
“巡抚大人!依我看,听陛下的!肯定是内阁谋反,这份公文都有玉玺,乃是圣旨!内阁他们有什么?太后懿旨?”
“京城距离我们近!我们直接抓了内阁交给陛下!立功就在眼前!”
这个时候,一身戎装的武将宁夏都指挥佥事仇钺直接火气暴躁道。
“对,我们也赞成!我们只认圣旨,不认什么内阁!我们的俸禄是陛下发的,内阁……他们能干什么?还不会只会派文官来制衡我们!?打压我们!他们都欠我们多少饷银了!”
这话一出,几个总兵副总兵直接附和。
他们不会想那么多,纯纯看内阁不爽!
尤其是……杨一清、刘宇这些文官空降来节制他们各镇,影响他们捞钱了。
这笔账,要算在内阁这些文官身上的。
因为,从洪武到永乐再到正统年间,大明九边的权力就掌握在他们这些总兵手中。
可是自从土木堡之变后,勋贵、督军府权力被极大削弱,然后……本来临时设置的巡抚,也逐渐有了实权,到正德嘉靖时期逐渐发展成常设九边的巡视长官。
杨一清这个三边总制,算是政事军事一把抓,彻底节制了总兵军权,开启了以文御武的政治惯例。
打仗好啊!只要一打仗,这些总兵就有了权力。
因此对于杨一清和刘宇等人的保守,他们直接发表不满。
这些话一出,杨一清和刘宇面色大变。
“仇钺,你说什么呢!?这显然又到了我们大明生死存亡的时候!我们走了,蒙古怎么办?边疆还要不要了!?”
杨一清直接就呵斥手下仇钺了,生怕煽动起了兵变。
“不能动!本官认为不能动!无论是内阁的急报,还是陛下的急报也好!尤其是陛下的急报,让我们就地剿抚平乱!显然已经是考虑到现在这种情况了!”
这一刻,大明的利益显然是被杨一清放在眼前的。
他急忙安抚众人,生怕众人哗变!
“巡抚大人,我觉得你压得了一时,恐怕压不了一世。”
“现在可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