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1逆局势(2 / 2)

加入书签

掩在茶杯后的,是太子妃浅浅勾起的嘴角。

“太子殿下驾到。”门外的内侍通传。

太子妃与良娣同时起身,都屈膝朝太子行礼,而骆安城却略过了离他更近的良娣,走到祝娥身边,扶着她的手臂将她拉起。

随后才扭头对良娣冷冷说了声起来吧。

良娣喉咙口发涩,胸腔发闷,慢慢起身,看着太子将太子妃搀扶着坐下,又将放在一边的手炉轻放在太子妃的手心中。

“陶姑娘人呢。”骆安城问太子妃。

“她手受了伤,臣妾让彩芸带她先去处理伤处了。”

“受了伤?”骆安城语调疑惑,“怎么会受伤。”

祝娥的眼神有意无意地落在良娣身上,犹豫着没有立即开口。

可骆安城已经从她的眼神反应中看出端倪,转头对着良娣质问。

“你在东宫内动用私刑了。”太子不怒而威。

良娣立刻在太子面前跪下,怯生生地回答道。

“陶姑娘偷偷闯入殿下的宫殿,臣妾才抓了她。”良娣委屈地低下头,“臣妾先是问了陶姑娘为何行事鬼祟,可陶姑娘死活不肯说。”

“臣妾这才对她动了刑。”良娣抬头,一脸冤枉,“宫人皆可作证,请太子殿下明鉴。”

听到良娣说陶昭南偷偷进了他的寝宫,太子的神色松动些许。

太子妃见状,见缝插针地出声道:“殿下,此事也有臣妾的罪过。”

太子和良娣都一头雾水,看向太子妃。

骆安城问道:“太子妃何出此言。”

太子妃解释说:“其实,陶姑娘是听了臣妾的吩咐才悄悄趁着无人去殿下的寝殿的。”

“前段时候,太子殿下说珍宝宫做的里衣绣样华美,但穿着不舒服。”

“臣妾就想着,亲手给太子裁件里衣做礼物。”

太子妃垂下眼眸,语气也跟着放轻:“臣妾让洒扫屋子的宫女将里衣放在了殿下屋内的桌上,可臣妾忽地想起绣祥云时还留了根针在上头没取下来。”

“臣妾担忧那根针会伤了殿下,又不好让人去取回。”

“殿下与陶姑娘亲近,所以臣妾特寻了陶姑娘,让她将里衣上的针给取了下来。”

太子注视祝娥的眼神柔和,语气温柔地说:“太子妃有心,如何算得上是过错。”

“可臣妾害得陶姑娘被良娣妹妹怀疑行偷盗之事,又受了伤。”太子妃愧疚得哽咽,泫然欲泣。

良娣立刻质疑问道:“这并非大事,为何陶姑娘却对真相只字不语。”

“太子妃莫不是在为陶姑娘开脱。”

面对良娣的质问,太子妃叹了口气,又摇了摇头。

“臣妾病弱,就连陶姑娘初入东宫时,都是彩芸领着她去见的妹妹。”太子妃反问良娣,“我与陶姑娘不算熟识,无缘无故,我为何要偏袒她呢。”

“至于陶姑娘为何不肯说出真相,大概是因为我嘱托过她,不要将此事告知旁人。”

太子妃含情脉脉地望着太子:“臣妾本是想让殿下高兴,却不成想,闹出这桩子麻烦事。”

“说起来,到底还是臣妾的罪过。”

太子对太子妃心软,但心中还是存了几分疑虑。

梅林巧遇陶昭南后,他虽直接吩咐了人告知太子妃将人带入东宫,背后还是派人去查了陶昭南的来历。

她是骆禅檀带入京城的,后又经豫贵嫔之手举荐入百蕴阁。虽然查不出什么特别,但和骆禅檀有所关联,就足以令他警惕。

他将人留在身侧,虽有私心,也是想看看骆禅檀想利用这么个女人做些什么。

再说,良娣也不是鲁莽行事之人,此事总让他觉得有蹊跷。

太子妃像是看穿了太子心中的存疑,抿了抿唇语气有些别扭地说。

“太子若是不信臣妾,可以将陶姑娘唤来对峙,也可以让人到寝殿去查看是否桌上放着装着里衣的锦盒。”

“孤没有不信太子妃的意思。”

祝娥了解太子,他生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