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32白月光(2 / 2)

加入书签

天下的百姓也是如此。

没有人想要生活在无穷无尽的水深火热和提心吊胆的生活中。

“你明天离开京城后,会去哪里。”

明日一别,许又会成为不知何日能再见的永别。

“我有一个地方要去,之后,我也不知道。”

她这样说,就是不能告诉他到底要去哪里了。

明济舟也识趣地不再继续追问。

过了一会儿,阿朗将厨房的梅花糕取来,放在茶桌上。

莫名的,阿朗觉得院内的氛围有些怪。

可具体怪在哪里,他又说不上来。

“阿朗,明日将先前我令你筹办的冬衣备好,明早出城去城外。”

“明日么。”

明济舟淡淡扫过一个视线,阿朗立刻抿唇点头说知道了。

阿朗又退下去筹备明早出城之事,明济舟对上陶昭南抛来的疑惑眼神,笑了笑。

他解释道:“行善积德,明家在城外资助了慈济堂。慈济堂收容了一些无处可归的孩子,我时不时会去探望。”

“先前本就有打算去给他们送过冬的衣物,这段时日忙着便耽搁了。”

陶昭南点了点头,也不意外,无心感叹:“看得出来,明家的家教极好。”

明济舟玩笑问道:“从何处看出。”

“你和露盈,都是纯良之人。”陶昭南真心实意地称赞着,“还有,豫贵嫔。”

“贵嫔是个嘴硬心软的人。”

“我接触过的明家人,都很善良。”

“这些足以证明。”

内心的柔软被触碰,明济舟的心弦被拨动,心脏与大脑共鸣心跳。

他情不自禁地扬起一个柔和的笑容,眼底有水波流转。

“善良吗。”他有些轻嘲地笑了笑。

而陶昭南却一眼看穿了他的自嘲,准确无误地击碎护着柔软的坚硬蚌壳,直击他的内心。

“无论动机是什么,明家终归做了好事,这是事实。”

“君子论迹不论心,不必苛求。”

眼前之人,如皎皎月光,明亮又柔和。

她的确是极好的人。

明济舟不禁生出些对骆禅檀的艳羡之情。

夜里,陶昭南留宿明府,住在明济舟隔壁的一处院子。

院落不大,但洒扫得干净整洁。

陶昭南今日直接离开小院,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记挂着骆禅檀的伤势。

即使躺在榻上,一闭上双眼,杂乱的思绪涌现出来,她有些睡不着。

她起身披上了披风,推门站在廊下,看着雪还在下,地上堆积的雪又厚了些。

可真冷啊,她想。

屋内烧着炭,可陶昭南没有进屋,希望借着寒风的西风,将自己混沌的脑袋吹得清醒些。

雪夜格外寂静,就连风吹枯枝的声音都听得一清二楚。

“蓝鸢。”她忽然出声,“出来吧。”

与蓝鸢相处得时间久了,对她的脚步和气息都变得特别熟悉。

遑论陶昭南是个对外界环境尤其警惕敏感的人,她察觉到院内还有另外一个人。

僵持了一会儿,屋檐上跳下身着一袭墨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