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六(2 / 2)

加入书签

“没错。”秦澈再次打量她,“本王还以为王妃是一个不分五谷之人,看来是本王小瞧王妃了。”

慕衷情自顾自地思索,完全没有接茬,继续问道:“那王爷可曾听说过占城稻?”

秦澈目露疑惑:“未曾听说。”

慕衷情记得,在她所学的知识中有提到过,北宋时传入一种良种稻叫做占城稻,也叫早禾,适应性强,耐旱耐涝,而且不挑地,很好种,与晚稻轮换着种,可以大大提高产量。

想到这里,她十分激动地问道:“云州可是地处西南,多瘴气之地?”

“是。”秦澈答。

“那便对了,王爷可遣几支商队前往西南边境,在边境几国找寻一种水稻,我不知在那里它们叫什么,但这种稻不仅容易种,成熟也很快,大概只需晚稻的三分之一时日便能收获一轮,若是能将这种稻在清州推广,想来粮食产量便能提升不少。”慕衷情说着就想去找纸笔。

“占城稻种收周期大概是在五十多天,晚稻大约四五个月,如果农户愿意的话,冬日也能种冬小麦。”慕衷情站起身仔细盘算,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维里,“可是这是古代,人力不足,农业现代化也发展不起来,没有那么多机器辅助,全年种植怕是够呛,南方,南方还有排水问题,冬小麦可能一时半会儿不太好种,早稻又不如晚稻品种好,不行,还是要轮种,可以再根据不同地方仔细分一分,还有很多作物也是靠海上贸易进来的,对,还得发展海上贸易才行。”

秦澈耐心地听她自言自语,虽然有许多听不懂的地方,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开始有些相信慕衷情真的能帮他解决粮草问题。

而且这个解决方法,并不是从皇帝的指缝里抠出一点是一点,而是通过改善清州的粮食产量来实现。

只要清州的粮食增产,百姓富足,那么征粮就会容易得多。

思路理清之后,慕衷情双手撑在桌子上,无比认真又炙热地望着秦澈:“王爷,我们必须要解决海盗的祸乱,而后发展海上贸易,同样的,西南边陲的那种水稻品种也要想办法要过来,这是目前最快的方法。”

秦澈没有敷衍地认为慕衷情是异想天开,而是认真地思索回答:“商队我可以秘密派遣,但东南海盗之乱,恐怕一时难以平定。”

“明白,这的确不是个容易解决的问题,没关系,只要能找到占城稻并引入,也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至于其他的旱涝问题,种植技术和土地分配制度,需要到时候去清州实地考察才能真正了解,就算要改革也是长期的事情,这个急不得,那王爷,京州多种植什么?有无种子可以给我一些?我想在院子里开辟一处小园子,做种植试验。”

“京州多小麦,丰州多粟米。”秦澈看着慕衷情逐渐兴奋起来的模样,似乎也有些被感染,答道,“两地均有农户轮种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