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0章 1513(1 / 2)

加入书签

《地球online速览》全本免费阅读.cc

东西问?汉学家|英汉学家彭马田:《道德经》为何成翻译语言种类最多的中国典籍?

在英国伦敦的欧维尔地铁站,保留着一个暖心传统??工作人员每天在地铁站口写下一句温暖话语。其中,春秋时期道家代表人物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鼓舞了往来乘客。

作为一部中国古代哲学典籍,《道德经》中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让全世界读者为之着迷。据统计,《道德经》一书已翻译成94种语言,有2000多种译本,成为翻译语言种类最多的中国文化典籍。道家思想的海外传播有何特点?蕴含了怎样的中国社会文化基因?围绕上述话题,英国汉学家彭马田MartinPalmer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学习古汉语,着迷中国文化研究

彭马田与中国的缘分,始于18岁。当时,他在香港一家基督教儿童之家做志愿者,记忆里,那里有寺庙和粤剧,每到晚上自己会和附近的中国学生一起做礼拜。彭马田在那时学习了中文。

1973年,彭马田返回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古汉语,结识英国知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李约瑟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研究,着有《中国科学技术史》。在李约瑟的影响下,彭马田开始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对中国语言、历史和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道德经》在西方世界广受欢迎

提到道家,人们可能首先会想到春秋末期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思想的核心体现在其《道德经》中,“道”和“德”是其中的两个核心概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