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长媳(1 / 2)
清晨的阳光洒落有静谧的院子里,空气中还残留秋日早晨特有的清新。
郭老夫人穿了件黄藤底织水波纹的妆花褙子,绾着纂,或许是为了应景,戴了桂树枝的簪子,正由珍珠几个服侍着在修剪院子中间一盆人高的青树,看那样子倒比在寒碧山房的时候还要精神。
可见分宗什么的,根本就没有影响到郭老夫人的心情。
袁氏在心里嘀咕着,恭恭敬敬地上前给婆婆行了礼。
郭老《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我何尝不知。可娘说这边太窄了,她老人家住不习惯。我还让打听了关后左右的街坊有没有卖宅子的,一样也没有,就算是我想把宅子扩修也没有办法啊!我看就由着娘好了。那边我也去看过,比这边宽敞很多,娘住着也自在,有个亲戚朋友串门,唱个戏,游个园之类的也有地方打发时间。”
爷娘爱幺儿。这点在老夫人身尤为明显。
以后老夫人眼里怕只有个四叔了!
袁氏心中一动,道:“要不,我们也搬去朝阳门的宅子住?你看镇江顾家、庐江李家都住在那里。如今我们和九如巷分了宗,正好可以趁着嘉善成亲的时候为我们这一房正名,以后九如巷程家是九如巷程家,朝阳门程家是朝阳门程家……”
“你胡说八道些什么呢?”程泾笑着打断了袁氏的话,道,“朝阳门那边的宅子是娘用体己银子给四郎买的,与我们何干?以后可不能再说这样的话了。如今我们和九如巷分了宗,已有些势单力薄,若是兄弟间还因为这些阿堵物伤了情份,那我们长房可就算是完了。何况杏林胡同是我们程家老宅,是制公在京中的寓居之所,周边都是些读书人,怎么能说搬就搬呢?就是母亲同意,我还舍不得呢!”
七星堂的事,程泾是知道。
母亲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私房银子给四弟买宅子,可四递为了程家,为了长房,已经和牺牲良多,不要说想给自己买个宅子,就是想花天酒地荒唐一场,他这个做哥哥的也只能为他想办法收拾烂摊子!
袁氏只好暂打住了这个话题,把郭老夫人给了她两万两银票的事告诉了程泾。
程泾猜测这银子可能是程池从七星堂那边想办法调拨过来的。
如今公中已经没有了银子。
二万两,不是个小数目!
他佯作副惊讶的样子道了声:“真的?”
袁氏把银票给他看。
程泾当着妻子的面就说了一通母亲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关爱子女的话。
袁氏心里虽然不痛快,但也不得不随声附和。
程池就和她商量明天沐休他们夫妻俩人一起去朝阳门探望郭老夫人去。
袁氏只要一想到郭老夫人拿出这两万两银子时的神色,心里就热热的,忙不迭地应答了。
亲们,今天的更新。
ps:近日要去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吱吱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夫人笑道:“你们还准备我活成精怪不成?”
袁氏忙笑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么大一家子人,没有您老人坐阵,我们心里都慌得很。您可不能说这样的泄气话,我们还盼着给您做八十大寿呢!”
二房的老祖宗程叙,前两年就做了八十大寿。
从前因为他压着,晚辈们都不能做寿,现在分了宗,郭老夫人的寿辰倒可以热闹热闹了。
因有了这番话,两人之间的气氛总算是热络些《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的家私移过来。程许负责押船。要过几天才能天。
郭老夫人微微点头。道:“你辛苦了。”
袁氏忙站了起来,道:“这是儿媳妇应该做的。”
郭老夫人抬了抬手,示意下坐下来说话。道:“家中暖房的那些花木可都移了出来?”
袁氏笑道:“移了出来。会随着嘉善的船一起到京城!”
郭老夫人闻言主捻了捻手中的念珠,道:“树挪死,人挪活。住了百余年的老宅子,如今却要让出来了,也不知道以后你们能不能在京城立足。”
袁氏殷勤地笑道:“三位老爷都是孝顺人,同心齐力,哪有过不去的坎?您老人家就放心好了,好好地保重身体,还有后福享呢!”
郭老夫人笑道:“你们还准备我活成精怪不成?”
袁氏忙笑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么大一家子人,没有您老人坐阵,我们心里都慌得很。您可不能说这样的泄气话,我们还盼着给您做八十大寿呢!”
二房的老祖宗程叙,前两年就做了八十大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