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71亡国前的反击(2 / 2)

加入书签

两军厮杀一场,负伤的鲁云渊撤军回城,坚守不出。

贺功臣步步紧逼,大寨又朝前挪了三十里,直逼城下。

就是这场首战就输掉气势的一战,陶修忧心忡忡,担忧几个城池都对抗不了贺功臣的大军,去信给公仪林,问及大江上的防线布置如何。

接到信的公仪林正奇怪陶城主居然舍得写信来,阅信后大惊失色,上马直奔宫城。京城这面一连十几天都不曾收到各州郡传来的文书,之前听见周军发兵的消息,公仪林和其他官员都以为是周军弄出的又一次“疲兵之策”,多次喊打喊杀却从未见其动静,原来仗都打到家门口了,整个建康还蒙在鼓中。

能压下机密文书的只有都官尚书杨弘易和田新阳二人。

一入宫门下了马,公仪林急往太极殿奔走,陆颢也被迅速召到跟前,公仪林压低声音对其吩咐:“周军逼近寿阳,鲁将军已输了一场,我们还什么都不知。速带人捉拿杨弘易、中书舍人田新阳,若有抵抗,格杀勿论。”

陆颢面色冷峻,挂好腰刀,吩咐部下点兵五十,临走时确认道:“寿阳已输了一仗?”

“输了,鲁将军手腕受了重伤,恐怕拿不起兵器了。”

两人神色匆匆,分头行动。

很快,朝中元老级的大臣都齐聚太极殿。此时正晌午,陈明俨打着哈欠出现在诸臣面前,脸有倦色,无精打采问下面文武:“众卿急急让朕上殿,所谓何事?”

陈颛捧上一摞被拆开又折好的公文,痛心疾首问侄子:“这些,这些陛下是否过目,里面有四封告急羽檄,陛下是否都看过?”

陈明俨陡然醒了神,朝旁边宫人看去一眼,没等宫人走下来取文书,陈颛亲自递了上去。

“这,这……这如何是好,眼下有何应对之法?”陈明俨哆哆嗦嗦,脸色刷白,他想起这些时日来,杨弘易趁他酒醉不清醒或是兴致高昂时提过这些加急密件,他都给忽略了。

朝臣商讨对策时,陆颢上殿对公仪林耳语道:“杨弘易两日前打着监军的名义去了京口,现不在家中,田信阳被我绑在殿外。”

姓杨的这畜生是不是已溜了?他为何会溜?

“带上来!”

公仪林一脚就让田新阳跪了地,忍着怒问:“田大人,压下羽檄的目的何在,从实招来,杨弘易现已生不如死,我与诸位大臣再听听你口中的狡辩。”

田新阳吓得魂不附体,且不说他并没得到周国给杨弘易一样的承诺,就是平日,虽和杨弘易是一党,他在这种团体内起的不过是“助纣为虐,推波助澜”的作用,实际的核心人物还是姓杨的。

“现寿阳、京口正与周大军殊死抵抗,连豫章郡都有羽檄递来,你们敢压下天大的机密不报,死万次都不够,把知道的都说出来。”

田新阳闻言大骇,伏在地上对圣上求饶道:“陛下,杨弘易说这都是些无关紧要的表奏,他负责把机密……”

陈明俨自知这件事里最大的责任在于己,心虚地打断道:“追责这些已无用,紧急关头,诸位大臣有何应对计策?”

应对之策都在水深火热中的几位将军身上,他们已然都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