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74亡国前的众生(1 / 2)

加入书签

《他是小军户》全本免费阅读.cc

临川郡刚败,下一个就是“之”字末尾的衡新州。

并不比前两座城强在哪里的衡新州很快也面临绝境,与另外两个城主不同,衡新州的薛际是个胸怀强烈抱负、热血沸腾的年轻人,骨子里天生一股不服的烈性。

周国大军兵临郊外那日,薛际等不到援军,把城内仅有的四千兵马全部开到护城之外,二十辆粉骨碎肉的战车排成两列,他立在战车前拔剑立誓,高声激励将士:“生年三十,正是大丈夫报效国家之时,若战死,英灵矗立天地之间,坦然受后人祭拜,死有何惧,我定要与此城共存亡。”

四千人手持利刃,齐声怒吼,毅然决然冲进敌阵,那是近五万人的战阵。四千人究竟砍杀多少敌人,已没有一个活口能证明,战车上的刀刃全部杀到铢钝,尸体摞着尸体,脚下的泥土又软又红,腥气满满。

元意扫过狼烟滚滚的沙场,周围寂静安谧,没有一丝人声,他们赢了,却好像输了。躺在血水里的薛际面朝上,眼睛平静地闭着,右手握一根断戟,践行了他的誓言,为国捐躯,无怨无悔。

元意从不穿铠甲,一身雪白的便衣,立在这迷迷茫茫的地狱中间显得格格不入,初来江南时,他血气方刚雷厉风行,要向父亲证明他的战无不胜。

每一战过后,才发现钢铸的心也会被滚烫的鲜血融化,一点一点变软,眼前这副惨状使他无精打采,垂下双肩,只敢把视线落在薛际的尸体上,低声问身旁的贺功臣:“将军,陈国棘手的将领都给我遇到了,还是打仗本来就这么难?我在父王跟前保证,两个月时间必让陈主俯首称臣,如今已近五个月才攻下区区三个小城,损我近十万兵马。”

“圣上欲实现大统吞并八荒,今日的事不可避免。太子殿下该重整雄心,大江上的水师才是陈国主力。二殿下早就从信州到达枞阳水寨,只等殿下你一声号令。”

元意从怜悯将士的悲痛里跳出来仅一瞬的时间,陡然换了副冰冷无情的躯壳,怕弄脏鞋子,踩着死尸走回车辇上,对贺功臣吩咐:“我要大江上陈军惯常布防的所有图本。”

顿了一瞬又下令:“天气炎热,尽快掩埋尸体,此城城主的尸首单独埋葬。”

此时的陈国,上至天子勋贵,下至百姓黎民,人人自危,人人恐惧。

自杨弘易出逃不见踪迹后,陈明俨终于有点帝王的模样,收起丹青画卷、文章诗赋,按时上朝,与百官共议退敌之策,三次随公仪林登上石头城确认王师的阵仗,那舳舻千里的船只和接天连地的兵马给了他错觉,每看一次,就发出欣慰的感慨,“朕的水师天下无敌,周人南下也只能止步于江北岸,他们赶马的难道能飞过大江?”

身后的左卫蒋授、右卫公仪林阴云满面,勉强跟着应和。

两人数次跟圣上回禀周国的水师不能小觑,圣上没有任何危机感,坚信这宽阔的大江是阻止敌人的利器。

连夺三城的元意并没趁势继续南下,而是把大军驻扎在离建康最近的衡新州。他不是不想,而是军中发生疫病,大部分士卒手软脚乏浑身病色,这一拖,很快进入九月,天气转凉,将士们思家的低落情绪传遍各大营。

元意视察过大营后下了决心:这仗是必须速战速决。

就在军心不振时,都督此次平南战事的元意收到捷报,跟漳南一样难啃的东扬州已被虎威将军杨念艰难坎坷地拿下一半。

对杨念而言,这一半的疆域拿到手里确实艰辛。

曾三次打败突厥大军并深入王庭活捉王子、自诩打仗天才的杨念,在攻打东扬州时,知晓驻守此地的是大陈的二王陈明聿,做好万全准备,谨慎行事的他,还是在第一仗时深深怀疑自己的实力。

其他州郡,面对数量惊人的周军,都以防御为上策,唯独这东扬州的陈明聿骁勇好战,且兵马强盛。杨念只能把军队驻扎在离城很远的一处山下,近三个月没有大的动静。

三个月来,几乎每隔三天,日落之时,远处的山头必会出现一个戴面具的将军,骑马握长枪,像座塑像、像片剪影,像只鬼魅,俯视远处的大营。

大军到此的第一日,杨念见过这人。他仅带了三百轻骑兵就敢来袭营。

杨念从未见过能做大军先锋的将领能那样“娇小又凶恶”,戴一面涂了各种颜色的木质面具,在马上纹丝不动就显得凶神恶煞,一句话不说,叫阵都是身边牙将代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