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章(2 / 2)

加入书签

湛莲怀念地摸了摸宫门上的兽头,继而蹲下身子,在门槛夹缝间找些什么,不一会儿,她就摸出了十粒圆润光滑拇指大小的琉璃子儿来。拿手帕擦去积尘,她仔细地将十颗琉璃分作两行,整整齐齐地摆列在槛前。

十颗,十分生气。

湛莲拍拍手站起来,从原路返回。她并不期望明德帝能看见,他既封了菡萏宫恐怕就是怕触景伤情,理应不会再往那儿去了,并且保不齐宫中的油头宫仆,见四处无人偷走了也说不准。只是这是她对明德帝表达怒意的一种习惯罢了。

回了宁安宫,已发现她不见的春桃犹如油锅上的蚂蚁,见她回了来才将一颗心重新放回了肚子里。

小草好言相劝一句,让湛莲不要独自一人四处走动。

湛莲不置可否地笑笑,这才觉困意袭来,回屋补眠去了。

明德帝下了早朝,脑子里还惦记朝上的奏要,一面往后宫走去,一面让顺安召集大臣在御书房候着。

按理乾坤宫是后宫中的第一殿,皇帝自前朝回来不过片刻就可抵达。只是永乐公主在世时,皇帝下朝换朝服用早膳,都是由菡萏宫服侍的,每日早晨,都是由六公主陪着皇帝用膳,却只有近侍才知,是皇帝陪着六公主,六公主才肯好好用一顿早膳。

只是养成了习惯,永乐公主却香消玉殒了。明德帝锁了菡萏宫,下了早朝再不拐弯。然而清明前后,皇帝又重新往菡萏宫走了,明知那里已没了他挂念的小妹妹,早朝后却仍要绕上一圈,再回乾坤宫。

侍从不明圣意,明德帝也不会解释这是怕忘记了他的莲花儿。

绕过右边上书房,皇帝穿过咏华门,缓缓踱步到了主道上,太监自前叫喊着避行,其实自前廷通往菡萏宫的一路鲜少有人,菡萏宫至今是宫中禁忌,连在菡萏宫殿前大声喧哗一句都比其他地儿罚得重,精儿似的宫仆们宁可绕道,也是绝不往这道儿上走的。

尤其明知皇帝又开始下了朝往这处来,万一在此处扎了他的眼,不是找死么?

明德帝自是不理会下人们的心思,走近菡萏宫时仍不免难受。不来又想念,来了又难过,莲花儿,你把哥哥害得好苦。

皇帝喉中如含黄莲,意欲转回乾坤宫,一晃眼,却见宫门正中摆放着东西,再一定睛,他如见了鬼似的变了脸色。

第16章

淑静贵太妃下了早课,去乾坤宫请了安的皇后等人已候在宁安宫正殿,等着给她请安。太妃一如既往,和善地让众嫔妃坐了,对洪姑姑说了两句,转回头对皇后老调重提,&ldo;哀家早已说过,你们不必日日过来请安,哀家知道你们这份心意,哀家已经很满足了。&rdo;

皇后笑道:&ldo;若是我等扰了太妃清修,臣妾便不敢来了。&rdo;

太妃道:&ldo;你们哪里会扰了哀家上课,不过哀家怕你们日日过来麻烦。&rdo;

德妃道:&ldo;太妃,臣妾不嫌麻烦,您就让臣妾过来陪您说说话罢。&rdo;

太妃捻着佛珠淡淡一笑。

洪姑姑出去了又回来,将湛莲一齐带进了正殿。

嫔妃们个个见着湛莲,个个露出了惊讶之色。

其实淑静太妃连召国子史史丞夫人入宫几日,后宫中的有心人岂有不知之理?今儿一早醒来,她们就得知了太妃让全雅怜进宫长伴于她的消息。

太妃此举着实令人费解,说是即将在后宫掀起惊涛骇浪也不为过。只是不知道,她是掀的全皇后的浪,还是掀的德妃的浪。

湛莲中规中矩地见过太妃与全皇后等人,随后太妃招手,她乖巧地立在太妃身侧。

众人都等着太妃发话,正襟端坐屏气凝神。

&ldo;这是国子史史丞的新妇孟氏,原来的全四小姐,你们大概都认识罢?&rdo;太妃笑着偏头看看全皇后,又看看底下的德妃等人。

&ldo;太妃,她是臣妾的嫡亲妹妹,臣妾哪有不认识的道理?&rdo;全皇后强笑道。

德妃道:&ldo;太妃,臣妾前些日子才邀请了这位孟夫人进宫哩。&rdo;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