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页(2 / 2)
“三房是眼见的扶不起来了,还被一个泼皮拿捏住了。若依我主意,把那个石老四狠打一顿,只要靠近夏家就打断他的腿,那个老姨娘,不拘送到哪个寺庙里,每月给点米钱就罢了,既然做了姨娘,老了也没有当老封君的资格。要不是石家败落了不讲究,她还轮不到儿子养!可惜三房连这个果断都没有!”乔氏看着夏文衍,挑眉道:“老爷,现在我的主意是,这个家,是时候分一分了!”
乔氏从出孝之后就想分家了,因为不想做得太过拖到现在,现在孙子都虚岁三岁了,三兄弟各自一大家子人口,该分家了!
夏文衍心中好一番计较,道:“是不是再缓一缓,谰哥,诨哥,诩哥,琪姐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上一辈也是把弟妹们的婚事都安排妥当了才分家的。”
要是分家,自然是三兄弟一块分,二房谰哥十七,诨哥十五;三房诩哥十五,琪姐十四,都在找妻室或是夫家了,没了侯府公子小姐的头衔,怎么说人家。一面夏文衍是真关心他们几个的亲事,一面夏文衍还想靠这几个侄子侄女结几个好姻亲,要是这档口分家,侄子侄女的行情差了一层,和大房的关系也差了一层。
乔家代代男人都足够出息,虽然会想一想亲家间的帮扶,但绝不是一门心思的专研在这条道上,不然,历代淇国公夫人,也坐不稳她们公夫人之位了。乔氏顿感无力,揉着眉心道:“你想靠着我,我想靠着你,若大家都没点本事,彼此靠着,只是一起滑到而已。三房那么一事无成,诩哥,琪姐的婚事,该是什么境地,就是什么境地。稍微上心一点的人家,能不打探清楚三房的境况?好女儿能许给诩哥,好儿郎会相中琪姐?不上心的人家,对夏家又有什么用!三房不过是块没肉的骨头,我们啃着都费劲,别家就更不用说了。至于二房,是比三房出息些,既然出息些,就该清醒些,家是早晚要分的,各家的前程是要靠各家凭本事挣的,若二房的人自己有点能力,我们看着能帮的,也不会不管。总归大家都是为了利益抱在一起的,只要有共同的利益,二房也不会和大房太过生分!”
夏文衍被乔氏的直白说得尴尬不已,道:“分家可以,但是还按着老一辈规矩来,只分产不分居,也别……大房已经占了大头,长兄为父,也别闹得太僵了!”
乔氏点点头,趁着上元节进宫的时候,和皇后说了分家的事,争得皇后支持后,再把这个消息散布出去。乔氏成竹在胸,在这之前就先让夏谦带着家下人去江西抚州,请几个族老上来,为三房分产析居做个公证。分家只是分夏家的财产,各房媳妇的嫁妆不算,大房承继爵位,祭祀宗庙,永业田,祭田都归大房打理,余下产业分成五份,嫡庶有别,夏文衍夏文得占两份,夏文徘占一分。从此日常开销,人情来往都各归各账,至于爷们姑娘的排行,因为三房还住在一起,沿用原来的排行不变。
天气渐渐暖和,光秃秃的柳枝发出千万枝条,还有各色花卉开了满园。夏家已经是当朝第一外戚,在寸土寸金的京城,侯府占地也是极大的,府里水池子就有三处,两处在前院较小些,一处在后院六亩大的池子,夏语澹就坐在池子边根雕的木桩子上,折了很多的柳枝在编帽子,编好了,再装点上鲜花绿草,就可以戴着玩了。
小莲是几个丫鬟里年纪最小的,才十岁,还一团孩子气,道:“姑娘,这个帽子真好看,给我戴吧!”
夏语澹把帽子扣在小莲头上道:“拿去!给我再折一些长长的,嫩嫩的柳枝来,我会编好几个样式呢,我不仅会用柳枝编,还会用麦秆,稻杆编东西,只是这里没有这些。”夏语澹这么点手艺,还是跟刘三桩学的,刘三桩手可巧了,用柳枝,麦秆,稻杆编小东西都是小意思,他当了庄头后还正经学过谋生的手艺,能劈竹子编竹席。这个手艺刘三桩学了四年,夏语澹也想学一学,可是未及身体长大就被送回夏家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