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77 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 / 2)

加入书签

一场久违的,颜值暴击,霍去病一时间不知成了多少人的梦中情郎。

【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

武威!

大汉诸人腰板挺得溜直,无需多言,看到这里,汉朝武功军威的privilege已经尽数体现了。

除了霍去病,有几个人能代表大汉的武威呢?

红线继续前行,又一个点紧接着亮起。

闻喧嚷声起,车马粼粼,人流入织。

这是一个俯拍的视角,城池内外,皆张灯火,好不繁华!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

张掖。

“金张掖,银武威,果然名不虚传。”

() 在塞外也能有如此繁华,张掖也是独一份了,张掖在大明的名字叫做甘州,农业商业都很发达,交通也便利。

看了实地,朱元璋觉得这地儿真不错,不失为儿子们就藩的一个好去处。

有些事情,说一千道一万,还是比不上亲眼所见来的震撼。

现在大家都期待着下一个点,期待下一座城市会带给众人什么样的惊喜。

“报——陛下赐冠军侯美酒一坛。”

冠军侯!

没想到这么快就再次见面。

刘彻欣慰,又给自己带上了一层滤镜。

然而此时霍去病的神色却有些尴尬和为难。

“怎么?”

刘彻看着天幕不禁疑惑。

突然似乎是灵光一闪,霍去病原本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伸手接过酒坛后快步走到一处泉眼。

霍去病转身挑眉,“当与诸将士同乐!”

遂把酒坛抛掷于泉水之中。

啪嚓。

酒坛碎裂,连激起的水花都碎掉了,里面的酒水尽数与泉水交融。

“同乐!”

士兵欢呼之声如海浪般涌来。

【天若不爱酒,天应无酒仙,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酒泉。

“天幕真会说笑,朕的封赏可从未短过将士分毫。”

刘彻幽幽。

什么意思?我是那么小气的人吗?一坛酒而已!

编排,编排全都是虚假的编排!

刘彻在心里疯狂跳脚,脸色那叫一个差啊,气得他牙痒痒,连朕的自称都忘了。

“天幕想必是为了酒泉名字的由来而凭空捏造的,非真实事件。臣观天幕,不合情理之处颇多。”

哦?

刘彻竖起了耳朵,将自己的目光钉在卫青身上。

卫青不紧不慢,继续慢条斯理:

“比如明明庆典是在大殿上,却凭空多出了一个泉眼。”

卫青指了指。

是啊。

退一万步说,霍去病敢摔御赐之物,他是不要命了还是不要命了?即使朕不在意,其他人也会为朕在意的。

然而从自己给他的谥号封号来看,霍去病应该是与他君臣相和了一辈子。

景桓,布义行刚曰景,辟土服远曰桓,稳稳当当的美谥,真不愧是我的大将军呀!

刘彻又开始美滋滋。

见刘彻神色终于由阴转晴,卫青心里的担忧算是放下了,伴君如伴虎,他生怕自己的侄子还未崭露头角就先有了一个能供人抨击的不敬污点。

毕竟这位陛下,他……

算了,在心里想想也是大不敬。

巫蛊之祸,卫青要把这件事铭记在心。

红线没有停止自己的步伐,待到停留处,光芒大盛,一瞬间将天幕变成了白屏,众人心知这个城市可能不一般,是一个重量级选手,无不屏息以待。

但是大家却失望了,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一双粗糙的手,长满了厚厚的老茧。黑褐色的皮肤像是皲裂了的老树皮,裂开了一道道口子。

他的手毫无美感,虽然对于天幕的安排众人不明就里,但是此刻没有人会轻视这双手的主人。

他在雕刻一座佛像。

叮当叮当,手的主人每一次敲击都毫不迟疑,似乎对于雕刻已经胸有成竹。

而现在,到了最后一步,他停下了敲击。这是众人第一次看见手主人的样子。

他的眼睛里只有纯然的欢喜,只见他小心翼翼地用手拂去了雕刻落下的灰尘,待看清佛像眉目的那一刻,单调的黑白变成了彩色。

佛端坐在席上,双手微微翘起,眼睛轻阖,一抹融入慈悲的微笑能让任何一个看见他的人心平气和,在他的身后是一圈又一圈的年论。

画面不断地拉远,众人才发现那佛像只不过是普通普普通通的一个,

还有更多的或立或坐的神佛,以及无数在壁画上盘旋起舞的仙女。

“天……”

瞬间与永恒,静止与流动,柔美与刚挺,单纯与繁复,用色彩表达的淋漓尽致。

李世民失神地看着眼前的景象,他不信神佛,但是这一幕却像是把他拉到了佛国。

他相信不是一个人有他这样的感觉。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盛大辉煌也。】

敦煌。

“没有辜负敦煌这个名字。”

这是刘彻脑海里的第一个反应。

“诶?”

刘彻皱眉,线在这里只走了短短的一段距离就又被点亮了。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首诗,刘彻眼睛微眯,看来事情并不简单呐……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大唐

“西出阳关无故人。”

嗡,看到这儿李世民头皮发麻,看见下面唐朝王维的标识又觉得理所当然,只有他们大唐人才更理解大唐。

阳关,在大唐意味着这是中原与西域的分界点,出了这儿之后前往西域可就生死难料了,而这些依依不舍的千言万语,以及带来的无尽遐思,都汇成了七个字——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右丞这首劝酒诗可是把阳关带火了。”

李白饶有兴致地调侃,“拿我的《将进酒》相比也不遑多让。”

同是劝酒诗,与自己风格不同,王诗惜别意悠长而不露,情真意切而不说破,这种意境之美,体味无尽。

“当年此诗一出,大家觉得一遍诵不过意,可是常常三叠歌之。”

杜甫无不唏嘘地说道。

而这就是后世著名的古琴曲《阳关三叠》的名字由来。阳关也因此渐渐成了成为边塞的代名词,常用来形容远离京城的远方,若此问起西北有什么关隘,十个里面有八个都会回答阳关。

大秦

“他只是简简单单劝了一杯酒。”

秦始皇却仍为此感到震撼,一个动作带来无边的遐想,将时空压缩到了极致,然后在西出阳关那里彻底引爆。!

</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