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8开诚布公(2 / 2)

加入书签

他的确知道这样一个人。

可这个人在十九年前,便已经故去了。

先帝儿女绕膝,彼时最为器重的却只有两个,一个是信阳王,另一个便是淮幽王,细细算来,景帝是排不上号的。

信阳王为先后所出,天资聪颖,勤政爱民,虽未被立为储君,可众臣心中却早将他当做未来的太子培养,颇有文德;淮幽王却与信阳王截然不同,他精于武道,是个不折不扣的武痴,也因此与曾经的宣平侯杜玄烨不打不相识,并称双武魁。

可云卷云舒、风雨变幻之间,三人都已化为一捧黄土。

许渊的文韬,皆承于恩师高勉,高勉在先帝在位时,便已坐到了首辅之位,桃李遍天下,身为帝师,几乎朝堂中的一半官员,都可称作他的学生。

景帝即位后,他已然年迈,不知是恶紫夺朱之寒,还是实在老迈,身体每况愈下,高勉不过做了几年朝臣,便急流勇退,告老还乡了。

许渊和徐卓这些皇子的开蒙,皆是由这位老师教导的。

高勉为人孤高峭直,带着读书人的气节,也正因如此,容易得罪人。若按许渊看来,他是决计做不了首辅的,不为别的,这根挺直的脊梁便应对不了官场的那些明争暗斗、拜高踩低。

最要紧的是,高勉有着许多朝臣都不曾有的良心,这显然不是一个做官之人应有的品貌。

可他就是做了,且做得很好,在先帝的励精图治下,他一路从翰林擢升至一品大员,许是因为同样的理想抱负,他与彼时的信阳王意气相投。

“老师对信阳王赞不绝口,哪怕是在我父皇即位之后,他仍不改往日言辞,在我和几位皇子面前毫不避讳。”许渊有些无奈,说起这位老师,一双星眸中带了一点钦佩。

“许是思怀,他曾与我说起信阳王。信阳王少年得志,有一往无前的意气,誓要扭转日月乾坤,大拓疆土,革除痹政,使百姓安居乐业,让整个明昭上下,再无民困。”

青璇没有打断他,认真听了下去。

“姑娘所拿出的这幅画,依我猜测,有极大可能出自信阳王之手。”许渊叹了口气,肯定道。

“为何这么说?”青璇心中已经信了大半成,但仍想听听许渊的解释。

“老师曾与我说过,信阳王是个实事求是之人,唯有一点例外。”许渊望着那片六瓣的梅花,“他少时曾拜在彼时的一位画师门下,五岁便能将缸中金鱼绘得活灵活现,却在一次外出时看走了眼。”

“错将那五瓣梅数成了六瓣。”

青璇明白了,“所以他将错就错,此后只作六瓣梅?”

许渊颔首,也正是如此,他几乎可以肯定,此画是信阳王所作。

“那你可知此画如今在何处?”青璇似乎抓住了什么,急切追问道。

许渊瞧出她脸上的那抹急色,却只是摇了摇头:“信阳王早在十九年前便已亡故,他的画作和宅邸,早被父皇一把火烧了,如今只是一片焦土。”

青璇眼中急色急转直下,化作了显而易见的失望,她沉默地将那幅画作收了回去,仍有些不死心,“当真找不到了?”

“自我父皇登基后,信阳王便成了逆贼,朝中但凡有支持他的官员,皆遭灭口、流放之刑,如今满朝文武,怕是再难找着一个敢私藏信阳王旧物之人。”许渊垂眸,对景帝所作所为亦是十分不齿,“不过,我可以差寒锋暗中调查此物,若有消息,我会通知姑娘。”

青璇也知晓此事急不得,“多谢了。”

许渊却话锋一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