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赵亡,秦殇!秦齐接壤,两败俱伤!(1 / 2)
《大秦法圣》全本免费阅读.cc
赵国完了。
赵国的邯郸,已成历史。
曾经的都城,过去的辉煌,已成为秦国要塞。
天下列国,各国之间的战争暂时告一段落。
然而,邯郸城下,李牧发起一场鸡蛋碰石头的战争。
一场在后世看来,无比昏庸,却又充满绝望,仿佛是玉石俱焚,义无反顾的决战。
他带着对秦国的恨意,带着对赵国的忠诚,带着对列国的嘲笑,带着仅剩地决绝,带着最后的两万赵国儿郎,永远沉睡在邯郸城下。
李牧阵亡,赵王也是看到未来,他的下场,大抵会与东周文君类似,于是,趁着秦军走神,赵偃一头撞死在城墙。
最后魂飞之际,嘴中还在怒骂:
“天下之大,诸国之众,竟不能反制一秦!可笑,可悲!列国鼠辈,群蚁苟延!”
可,即便赵王再愤怒,也没有作用。
因为已经没有人关心他了。
赵国存在,赵王会被人尊重,可赵国消失,赵王,也不过一个普通人。
弱国无外交,墙倒众人推,不外如是。
吕不韦将赵偃的尸体收敛,没有惩罚走神的士兵,而是派遣剩余地士卒,前往赵国腹地,占据那些大城。
邯郸一战,赵国腹地已经没有任何守军,李牧扈辄两人,将能聚集到的赵军全部聚集。
腹地诸城,已全部成为空城。
不过,此时除了秦国还在派兵占据,燕国、齐国都没有任何动静。
就连主张合纵的魏无忌,在此时,竟也没有背后偷袭秦军。
不是他们不眼馋,而是实在无能为力。
这场持续一年半的战争,天下六国与秦国,算是两败俱伤。
齐国损失三城,齐军将士,阵亡将近十万。
攻打陶邑,夺回十城,偷袭黄歇,被魏无忌反制,接连的战争,让齐王心累,让齐军疲惫,让后胜不敢出兵讨魏。
楚国费力不讨好,算尽心思,丢失将近十万大军,却只得到三城。
联合魏国,占据齐国十城,因为合纵退还七城,本想攻秦弥补,在损失一万士卒之后,却打听到,后胜一直在中牟与秦军对峙,没有任何攻城迹象。
得到这个消息,黄歇便停止攻城,不得不开始阴奉阳违。
但最后时刻,却万万没有想到,后胜竟然早就退出中牟,在韩国境内埋伏楚国。
千防万防,最终还是棋差一着。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黄歇与后胜,大概就是这种情况。
要说这场战争,最惨地是哪一?国家,那大概就是韩国。
韩国本就国力弱小,被秦国打残,国力更加弱小。
好不容易募集七万大军,本想在合纵时刻,将失地全部收回,结果没想到,相邦和七万大军,一快葬送在秦地。
现在韩国境内,除了几千守将,已经完完全全没有任何兵力。
只能寻求魏楚两国的保护。
韩国最惨,而与之对应地,便是损失最小的国家。
燕国虽没什么大碍,但燕国本来就国力弱小,到了现在,就算眼前的赵地无人驻守,他们也不敢派兵占据。
以往列国合纵,不是燕国提前退出,就是楚国提前退出,再或者,就是齐国不答应合纵,没有一次是完全合纵起来的。
可这次合纵,秦国是完完全全地以一国之力,硬抗六国合纵大军!
合纵大军四十万,被秦国硬生生地覆灭二十万!
如此强盛国力,就算眼下已经伤痕累累,可燕国,还是不敢去捋秦国胡须。
这次捋了,下次,燕国是不是就没了?
所以,当吕不韦率领军队,抵达燕国边境时,燕王便急忙派遣使臣,想要与秦国交好。
年前,仲平亲自来到燕国,追着燕国交好,但燕国不屑一顾。
可到了现在,燕国是又送百金,又送美人,甚至,还将燕太子丹送了出来,只求秦军不攻打燕国。
吕不韦本来就没有攻打燕国的意思,他亲自过来,大抵是跟老虎巡山一般,过来看看风景。
但既然燕王如此懂事,吕不韦也是全部欣然笑纳,签订完契约,便带着年岁尚小,什么都不懂的太子丹,向着雁门关前往。
雁门关后面,便是云中。
这两片地方,赵国还有将近一万的守军。
这些守军,即便邯郸丢失,李牧与扈辄也没有调集这里的守军。
因为,他们是防守外族的一道屏障,是将那些外族挡在外面,不让其马踏境内的屏障。
吕不韦带着秦军来到此地,可迎接他们的,是无数地箭矢。
他们不欢迎秦军,他们宁愿死在雁门,也不会投降。
吕不韦没有生气,也没有下令攻城。
到了此刻,秦国已经是伤及根本,不能再战。
于是,他将一个人推了出来。
郭开身体颤抖,胆寒地看着吕不韦,不知道他将自己带到这里,是想干什么。
虽然赵国灭亡,但郭开倒是完好无损。
吕不韦之所以没有杀他,是因为他在募集贵族粮草的时候,郭开是第一
个有眼力劲的。
虽然瞧不起郭开,但吕不韦不得不承认,若是没有郭开送的粮草,秦军也不可能还有能力,派兵占据赵国的其他领地。
让郭开带着一名能说会道的使臣,带着十车粮草,一起前往雁门。
让郭开告诉雁门的守将,秦国不想再杀无辜之人,赵国既灭,已成事实,雁门云中一带,皆是黄土黄沙,此地粮草,大都来自赵国境内,倘若两地守军不想被活活饿死,倘若守将对两地百姓还有怜悯之心,那就趁早投降,成为秦国民众。
吕不韦没有许下承诺,说什么投降之后,就有高官爵禄。
他不会这么说,这么说太蠢了。
只要秦国派兵拦截前往雁门关的商人,以及运送的那些粮草,就能将雁门云中两地活生生地困死,何必许下无法实现的承诺?
过了两日,雁门关城门被缓缓打开,郭开没有出来,只有使臣一人出来了。
使臣告诉吕不韦,他们愿意投降,但郭开必须死。
因为这些守将,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郭开给秦军送粮食的消息,他们认为,秦国能够攻灭赵国,郭开有不小地助力。
如此小人,他们不愿与其为伍。
听到这,吕不韦沉思良久。
虽然他不喜郭开,但也不能如此明目张胆地杀了郭开。
不然,以后谁还敢为秦国效力?
怕不是攻灭其他国家受到的阻力,会更上一筹。
良久,吕不韦这才说了一句:
郭开,行至雁门,出恭之时,被毒虫嗜咬,不治而亡。
吕不韦轻描淡写地一句,便定下郭开的死因。
于是,郭开的死因,便成为历史笑谈。
因为出恭不小心被虫子咬死,还被记为史册。
蝎子拉粑粑,毒一份。
其他人想上史册,都没有机会,而郭开出个恭,就超越世间九成九的人。
至于真相,或许只有当代的人知道。
吕不韦在收拢赵国各地,仲平在函谷关,开始调任将领,前往各个地方再次驻守。
仲平以前是御史,将领对他的感觉,大概就是:
此人厉害,我得尊重。
但现在,他们的感觉又是:
此人武安再世,我必须得服从,跟着他,我能得军功。
仲平的事迹,等到战事皆休,彻底扬名天下!
以五万骑兵,戏弄魏韩十五万大军,反杀韩军四万。
以十万残军,抵挡魏楚韩二十万大军,覆灭韩军,击败成名已久的魏无忌,击退楚国十万大军。
仲平的名望,一举压过列国所有将领。
他的威名,甚至堪比当年武安君。
就连蒙骜带着军队赶到函谷关,都得对着仲平揖礼,不敢有任何怠慢,恭敬地喊上一声:
“拜见上将军!”
让蒙骜起身,仲平没有任何骄傲自满,因为,看着地图上的边境各城,他有点迷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