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9青莲(2 / 2)

加入书签

她脸上浮起窘色,解释道:“你知道的,我对这些事一窍不通……幸好你来了,不然我都不知该找谁。”

看着手里的厚厚一本,原来是宣城发来的文书,萧绍一时无言。可不是么,从前她就不喜欢看这些和政治沾边的东西,整日也无心学,只在学堂里清谈论事时格外积极,每逢封地文书发回来,自己不想费心便找兄长、找姑母,偶尔也会感到不好意思,于是就来偷偷摸摸拜托他。

“阿绍阿绍,你最好啦……”彼时少女双手合十,看似可怜实则透着狡黠,明明和此时眼前的神情不同,却又不偏不倚地重合到了一起。

“……”她鬓边的翠色流穗在余光里轻晃,萧绍叹了口气,认命地打开文书。

虞静央松了口气,不禁露出笑来,连忙到另一边为他添了盏灯。趁着萧绍看的功夫,她围着桌案闲转:“前几日我自己看过一遍,虽然看不出什么别的,但米粮的存量比从前少了许多,我猜定是因为宣城百姓人数增长,安居乐业。”

她自顾自说着,因所说之事而心情颇佳,萧绍的眉头却无声皱了起来。他当然也注意到了粮食储量,看似没有异常,实际与宣城的人口数量并不匹配,再看铁器硝石,用量涨幅虽不多,暴露的问题却很明显。

宣城没有军营驻扎,按理来说,有关军兵的用度不该如此之高。

萧绍熟知军务,对这些数据了如指掌,一眼就看出了不对。他敛眸沉思所有可能发生的状况,某一刻,一个大胆的念头进入脑海,让他的心中骤然掀起惊涛骇浪。

他的神情隐约不大对,虞静央见状也开始不安,收起轻松道:“怎么了?难道……有问题?”

实情还没确定,萧绍不打算把自己的猜测说出来平白让她忧虑,合上文书交回给她,说道:“没什么。宣城地属靖州,一无灾荒二无战乱,看文书中呈报回来的各项事务,应该很安稳。”

“那就好。”虞静央听了很高兴。

一片乌云悄然掩住了月色,今晚又将是一个雨夜。晚风吹得大了起来,把池塘里亭亭的青莲吹得摇晃。

“才开不久的荷花,怕是明日就要败了。”虞静央立在窗前遥望,方才的喜悦又蒙上惆怅。

“还会再开的。”萧绍走到她身边:“这池荷花不动,以后每一年的夏天,你都能看到。”

每一年……

虞静央在心里默念这三个字,不由笑了。是啊,她要的不止这一天,以后的岁岁年年,她都要站在这里赏花。

风声更大了,过不了多久就要下雨。虞静央没多想,道:“雨就要下大了,你现在不走,过会儿怕是要被淋湿。”

就这么被下了逐客令,萧绍却没动,抱臂定定看着她:“用完了就赶人走?”

虞静央愣了愣,俄顷反应过来他的意思,的确是刚让他看过文书。

她微窘地偏过头,一边在心里抱怨。明明他们上次见面是不欢而散的,时间还没过去几天,他却费心费力地主动帮她修好了风筝,今日又不请自来,态度转变得实在令人摸不着头脑。现在又这副姿态,看上去一本正经,说出的话语又那么……引人误会。

“你……你若不想走,一会儿被淋就是。”虞静央忽略自己微烫的脸颊,留下这么一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