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2章(2 / 2)

加入书签

对永平伯世子朱熙杀妻一案的决议下来时仍是由刑部侍郎谭卓恒来呈的卷宗,朝上议了好几?日?,改死为流,此刻写着最终决议的黄麻纸递上来,皇帝朱批一勾,这桩案子就算是结了。

皇帝勾了之后说:“不必等?年后了,让他早些上路吧。”

如今正是雪深冬寒、行路艰难之时,永平伯私底下来找过谭卓恒,他知道自?己儿子流放的结局已定,便想让谭卓恒能宽限一段时日?,让朱熙在长安过了年再去,家中也好准备。

皇帝点了点上头朱熙的名字,又说:“此事你盯紧,不要让永平伯插手。”

谭卓恒会意。世家豪贵不惧流刑,因为他们流放途中还可以有仆从奴婢、高床软枕,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打点得好,实则受不了什么罪。

正事说完,皇帝便同谭卓恒话了几?句家常,他问起谭家长辈时是关心?的姿态:“老夫人身体怎么样了?”

“好多了,”谭卓恒一板一眼的回,“这几?日?已不怎么咳了,就是忘事,爱拉着人絮絮叨叨的说话。”

这样同人说起家常的皇帝很是少见,萧沁瓷有些新奇的盯着,她?记得谭卓恒是皇帝的表弟,那么谭家那位老夫人也就是皇帝的外祖母。是他母族的人,难怪他对谭卓恒有些不同,比之旁人要亲近不少,两?人说话时都有一种?难言的默契。

皇帝对宗亲刻薄寡恩,对他的母族倒甚为优待,这些朝官们都看在眼里?,所以才有那么多人一心?上书想要皇帝广开后宫,再不济也要从手中漏个皇后之位出来让各家争一争。

皇帝道:“絮絮叨叨也不是坏事,人年纪大了之后难免觉得孤独,就爱有人陪着说话。”他想起惠安太子妃话也很多,只是怕他不耐烦,说不上两?句话便呐呐无言了。

谭卓恒恭敬道:“是,大夫也说可以有人和祖母多说一些话。”

皇帝又关心?了几?句老夫人的身体,便让谭卓恒退出去了。

“阿瓷,你将卷宗都整理好,送到崇文馆去吧。”皇帝道,是否结案还得由门?下省那边审核。

萧沁瓷对这桩案子有些感兴趣,难得见到一桩勋贵犯律涉及议请的,便问:“陛下,可是永平伯世子的案子判了?”

皇帝循声望过来,颌首道:“是。”

“我能看看吗?”

几?日?下来皇帝也不难发现萧沁瓷的侧重,她?对户部和工部的事项不太熟悉,对吏部的官员考绩十分?清楚,但对刑部的案子尤其?感兴趣。

皇帝私心?里?并不想要她?看,能递到御前的案子都是穷凶极恶的大案要案,里?头灭绝人伦之处不必详述,皇帝还忧心?萧沁瓷看了之后会觉得恶心?,但她?的承受力远超皇帝想象。

()

||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