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8章 心思(2 / 2)

加入书签

起初太子元和并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妹妹的心中一直还念着当年的苏浩然,并且对他念念不忘这件事情。

直到有一次太子元和邀请自己的妹妹永宁公主元贞去自己在长安城中的府邸吃晚饭的时候,

在饭桌上的时候,兄妹二人多年不见,自然也是说起了不少小时候的事情,聊着聊着,自然也是聊到了那个让他们兄妹二人都心痛不已的家伙。

那个已经死去的苏浩然。

“妹妹,我至今还记得,小的时候咱们在后花园玩的时候,你脚下一滑,直接面朝下摔进花园里的事情。”

永宁公主元贞听到哥哥突然说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丑事之后,也是小嘴一撅,很是傲娇的回答道:“哥哥,你还真的好意思提起当年的事呀,当年如果不是你和浩然哥哥使坏的话,我怎么可能会平白无故的就在平地上绊倒呢?”

“你还记得浩然呀?”

“当然记得了,毕竟小的时候除了你之外,浩然哥哥是我唯一接触过的同龄人,”

永宁公主元贞听到哥哥突然问出来的这个问题之后,虽然心里觉得很是奇怪,但还是回答到。

而太子元和和听到妹妹竟然过去了这么长时间,还记得苏浩然这个人之后,也是表现的十分震惊。

毕竟你当年妹妹那个年纪来说还不是开始记事的时候,所以说过去这么多年妹妹还能记得,小的时候有个叫做苏浩然的好朋友,也是实属不易。

永宁公主元贞说这话之后,看到哥哥一脸震惊之后,也是又很奇怪的问道:“哥哥,你今天怎么突然想起来问这件事情?”

“其实也没什么,只是那个时候你还不记事情,我以为这么多年过去了,你心里早就忘了苏浩然这个人了。”太子元和笑了笑,然后缓缓说道。

听到哥哥居然是因为这个理由之后,永宁公主元贞也是尴尬的笑了笑,然后又缓缓开口说道:“其实也忘不了,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小的时候除了哥哥你之外,就只有浩然哥哥了。”

“只不过,那个时候浩然哥哥还那么小,就因为那种事情……”

永宁公主元贞的话说到这里,也是突然沉默了起来,毕竟那种事情提起来一次,心中就会涌出无数的伤感,所以,有些话并没有必要说的太过于直白,因为大家心里面都互相清楚就已经够了。

这个话题聊到这儿也算是彻底告一段落而在这之后,太子元和也是和妹妹永宁公主的几次谈话中,最终确定了,在妹妹的心中,对当年的苏浩然已经是产生了情愫,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妹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那个人。<h3>第98章 心思(第3页)</h3>

时间放回到当下,妹妹永宁公主因为沉迷上了江南地方的民歌,所以也是在前一段时间特意带人前往江南地区学习江南地区的民歌。

而眼下,她在学习完之后,也终于是返回到了长安城,而在得知他马上就要回到长安城的这个消息之后,梁帝梁帝心里也是盘算着给自己的宝贝女儿安排一个陪读,每天陪着他学习。

因为女儿虽然嘴上说的不愿意这么早就嫁人了,身为一个父亲,梁帝元昊心中也是十分理解女儿的,但是随着女儿一天一天的长大,她现在的年龄已经到了一个该出嫁的时候了。

而至于陪读这种工作,自然而然也是得在翰林院那边则选出一个比较好的老师,因为只有这样,女儿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右丞相魏征魏大人,在接到皇帝安排的自己的这个重任之后,心中也是盘算了很长时间之后,最终还是将目标人选放在了苏晨的身上。

因为对他而言,目前为止苏晨是最适合去给公主当这个伴读的人选。

因为魏征对于整个大梁来说也是一个老人了,所以在以前他也是知道苏晨小的时候,也就是苏浩,然和公主的交情不错,而且在他们很小的时候也是一起在皇宫的后花园嬉闹玩耍,所以说要给公主殿下当伴读的话,那么首先就必须得很了解公主殿下。

而放眼整个翰林院,因为那位永宁公主经常不在皇宫的缘故,所以导致整个翰林院,最终如果非要挑选出一个对公主了如指掌的人的话,那么这个人选可能就只有这位右丞相魏征魏大人了。

但是魏征魏大人毕竟平日里公务繁忙,所以让他去给公主当伴读这种事情,首先不说他的身份不允许他做这种事情,再者就是他根本没有时间去给公主当伴读,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魏征魏大人在思来想去之后,会把这个目标人选定在苏晨身上的原因。

不过让魏征魏大人着实是没有想到的一点是,苏晨在听到要去给公主殿下当伴读这个任务之后,很是欣然的就接受了。

只不过因为永宁公主还有一两天才会回到长安城,所以这段时间苏晨要做的就是好好准备一下,而准备的其实也就是去到公主身边的时候,就是给她讲的东西是什么要的内容。

而苏晨在接到魏征魏大人安排给自己这个去给公主当陪读的任务之后,最近这几天也是一直在忙着准备工作,虽然说他小的时候被公主殿下确实是很了解,但是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首先不提二人已经有这么多年没有见面了,其次,人总是会变的,这么多年过去了,谁也不知道公主的喜好和当年比起来,究竟变化了多少。

不过苏晨还是本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想法,将自己的教学内容准备的基本妥当,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在皇宫紫禁城中静静的等候着那位永宁公主回来,然后自己去给她上课,以一个陪读的身份。

时间过得飞快,没过几天就已经是到了那位永宁工作返回长安城的日子,这一天长安城依旧和往常一样,城门大开,走南闯北的人也是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折返长安城。

只不过在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一定要被很多人护卫的马车也是在。一小队官兵的簇拥之下,从长安城的城南环环行驶到了长安城的街道之上,然后顺着街道又是一路朝着皇宫紫禁城的方向而去,等到了皇宫紫禁城之后。坐在车上的人只是将手从车窗外探了出来,并且将他手上拿着的令牌,在守卫宫门的士兵眼前晃了晃。

而那守卫宫门的官兵在看到坐在马车中的那个人拿出来的这块令牌之后,便很是恭敬的行了一礼,最后便是将道路绕了出来,就这样,这辆马车在官兵的簇拥之下,从长安城的街道就这样沿着玄武门,直接驶进了皇城之内。

而这辆马车在行驶到了皇宫紫禁城之中之后,便是一路朝着皇宫深苑而去。

要知道皇宫深院,自古以来都是皇帝以及后宫妃子,公主皇子居住的场所。

而从这一辆马车直接朝着皇宫后面的方向而去,以及刚才在玄武门的时候,那位负责守卫宫门的官兵在看到对方手中的令牌之后做出的一系列怪异的举动,也能看得出来马车中坐的这个人的身份绝对不低。

甚至都可以直接断言,这个人的身份一定是皇家贵族。

要不然如果是换做旁人的话,就怎么可能会如此大张旗鼓的坐着马车,一路朝着后宫而去。

而此时此刻大梁的九五至尊,梁帝元昊正端坐于自己的书房之中,整理着桌子上那些从各地呈上来的文书。

而这些文书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各地负责之人报喜的奏折,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在这些奏折当中就没有报忧的。

毕竟这些年,天灾人祸啥的,都是不可避免的。

就拿最近这几年来说吧,一开始先是黄河发了大洪水,导致黄河两岸的居民一年来的努力全部付之于东流。

不过好在这个时候,全国上下的富商们都是纷纷向黄河两岸的居民们伸出了援手,资助他们物质粮食,也是在这些物资和粮食的资助之下,黄河两岸的居民这才能够在这个灾荒年得以继续生存下去。

而患难见真情,也是在这个灾荒年,从全国上下的居民们对黄河两岸的灾民们伸出援手这一件事之中,也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天灾无情,人却有情。

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大梁才能从开国至今,都能长盛不衰的原因所在。

“永宁公主求见!”

就在书房之中的梁帝元昊正翻阅着桌子上的这些奏折的时候,突然,门外负责伺候的太监,也是大声说了这么一句。看小说,来小燕文学,关闭阅读模式,体验高速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