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4章 数九寒天(1 / 2)

加入书签

<h3>第104章 数九寒天(第1页)</h3>

书房之内,梁帝元昊朝着外边说了一句话之后,那个宣旨太监也是立刻转过身去,对着候在原地等待的苏晨回答道:“苏大人,里面请!”

听到太监说的这话之后,苏晨点了点头,然后便是直接越过了他,来到了尚书房的房门正前面,此时尚书房的房门正紧紧的关闭着。

苏晨看着这紧闭的房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也是毫不犹豫的直接推开了书房紧闭的房门,然后径直走了进去,在进去的同时,也是直接顺手将书房的房门再轻轻的关了上来。

做完这一切之后,苏晨这才是转过身去,看向了正端坐于桌前,同样是抬头看着自己的那位九五之尊,梁帝元昊。

“臣苏晨见过陛下!”

由于这里并不是金銮大殿之上,所以哪怕苏晨身为臣子在此地面见陛下,他也没有必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看着眼前毕恭毕敬行礼的苏晨,梁帝元昊也是立刻用他那威严无比的声音,立刻说道:“爱卿免礼!”

“臣谢陛下隆恩!”

一般正常的礼节过后,梁帝元昊也是直接开口问向苏晨:“爱卿,不知今天来此见朕,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回陛下的话,臣蒙受圣恩,担任公主伴读,如今任务已经完成,而臣今天特地来此面见陛下,就是请陛下允许臣辞去公主伴读一职。”

“你要辞去公主伴读一职?”

听到眼前这位新科状元,同时也是自己臣子的苏晨,今天特意赶来这里见自己,居然就是为了辞去公主伴读一职之后,梁帝元昊也是觉得奇怪。

虽然一开始,之所以会安排苏晨作为公主伴读,是因为他是江南出身,目的就是为了教授公主江南诗词歌赋。

而眼下苏晨突然来此地面见自己,并且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要辞去公主伴读一职,所以梁帝元昊在心里也是大胆猜测,应该是苏晨已经完成了他的任务,所以才会特地来此请辞的。

可是话虽然是这么说,按照大梁的惯例,就算你原本安排的任务都已经做完了,官位变迁这种事情,也都是由吏部负责,从来就没有在位官员主动请辞的先例出现。

况且,公主伴读相比于翰林院的一个小官,除了品级要高出不少之外,拿的俸禄也是更多一些。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公主伴读相比起于在翰林院做官,可不只是轻松一丁半点,所以说像这种美差,不知道也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而眼下,苏晨居然主动提出来舍弃公主伴读这等美差,继续回到翰林院,做他的文书,忙他的苦差事。

不管换做谁,不管怎么想,心中想着的第一件事儿,就都会不约而同的,觉得这个人一定是脑子有问题。

要不然的话,怎么可能会做出这种不过脑子的举动来。

可是就是这样没有脑子的行为,居然在现实中很是真实的上演出了这样的一幕,而这一幕的主人公居然还是刚刚从天下万千学子当中脱颖而出,一举成为当今新科状元的苏晨。

所以在听到苏晨居然主动提出来要辞去公主伴读这一职务之后,梁帝元昊也是露出了意念震惊的表情,很显然他也没有想到苏晨居然会提出这种事情。

而苏辰在听到皇帝的震惊声之后,也是立刻双手作揖,回答道:“臣学识浅薄,实在是不适合担任公主伴读这一职务,所以臣肯请陛下准许臣辞去这一职务,另外再替公主殿下,选一个德才兼备之人!”

“你真的想好了?”

梁帝元昊再次出声问道。

面对皇帝陛下的再次询问,苏晨也是和之前一样,很是肯定的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回陛下的话,臣已经想好了!”

“既然你心已决,那么朕就准了!”

听到苏晨的话之后,梁帝元昊也是再次点了点头,然后再次问道:“除了这件事情之外,还有其他事儿吗?”

苏晨摇了摇头,回答道:“回禀陛下,臣再没有其他的事情了。”

“既然你没有其他的事儿了,就先回去吧,这件事情我会交代下面的人去办的,你也和之前一样,继续和翰林院做你的文书去吧。”

“臣谢陛下隆恩,臣告退!”

听到苏晨的话之后,梁帝元昊点了点头,见状,苏晨低着头转过身去,然后很是迅速的离开了尚书房。

看到苏晨离开并且关上了书房的房门之后,梁帝元昊也是开始仔细思量起来了这件事情。

不过因为永宁公主对这位九五至尊来说,那可真的能够算得上是一块心头肉。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h3>第104章 数九寒天(第2页)</h3>

所以在自己把苏晨选做公主伴读的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自己那个宝贝女儿一句话都没有和自己说过,从这当中也能够看得出来,自己那个乖女儿对苏晨这个公主伴读,应该是发自内心喜欢的。

所以如果要撤了苏晨公主伴读这一职务的话,那么首先就必须得先问一问自己那个宝贝女儿,愿不愿意突然临时给自己换一个伴读。

因为眼下对于梁帝元昊,对于整个大梁来说最要紧的事儿,是如何妥善处理好大梁和大元边境驻军冲突这一问题。

可是眼下两国国力悬殊也摆在那里了,所以武力解决对大梁来说明显是极其不理智的。

一时之间,梁帝元昊心中也是犯了难。

因为对他这样一个一国之君来说,如果在这种时候认怂主动求和的话,那么从今往后他在邻国的眼中也会抬不起头来,注定会成为一个笑话。

可如果不主动认怂求和的话,大元那边以这件事情为借口撕毁停战协议,起兵攻打大梁的话,以大梁如今的国力来说,是断然不可能抵挡得住大元那位定北王陈德修所亲自统帅的定北军,以及那号称大陆第一骑兵的定北铁骑。

想到这儿,梁帝元昊的心中也是犯了纠结,一时之间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抉择,不过最后在他长长的一声叹息过后,他最终还是做出了这个决定。

派遣使臣给大元那边送去一些金银珠宝,让这件事情就此息事宁人,从今往后再也不提起。

同时在梁帝元昊的心中,他也是下定决心要在最近这一段时间加紧对军队的准备工作。

因为如果这种事情每天都在边关上演的话,如果每一次这种事情发生之后,大梁都要送礼给大元才能平息事件的话,恐怕没过几年不用等到大元起兵来攻打大梁,那么大梁就会因为国力亏空最终导致国破家亡。

总而言之,这起事件就这样以大梁的退步就此告一段落。

可是虽然这几时间以这样的结局做了一个收尾,但是大梁和大元之间的矛盾却并没有就此结束。

因为只要这个国家还没有做到完全的统一,那么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碰撞,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

这件事情过去不知道多久之后,大元那边也是发生了一件让全天下都是大为震惊的事情。

大元第一任定北王,陈德修辞去了定北王的职务,并且将这个位置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新一任定北王陈朔,

陈朔作为陈德修的儿子,除了将父亲的英勇善战全部继承之外,和他的父亲陈德修相比起来,陈朔在朝堂权谋这一方面也是做到了极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