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误会(1 / 2)
<h3>第107章 误会(第1页)</h3>
“刘将军,你可曾听说过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听过又如何?”
话说着说着,刘知白就听到陈浩突然在自己面前提起了这么一句。
听到刘知白问了之后,陈浩也是和他又说道:
“如果你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的的话,那么你就头大也应该知道为将者在军中如果能士兵的心都不能得到的话,那么这支军队就相当于没有了灵魂,
如果在你眼中士兵只是你取得战争胜利的工具的话,那么我话说的难听一点,你简直就是不配为将!”
被陈浩这么怒批了一顿之后,刘知白当时肚子里也是憋了一肚子的气,因为从小到大,都从来没有人这么说过自己,哪怕是在仕途之上,自己当了将官,这么多年却从未有人说过自己不配为将!
可是今天偏偏就是说了,而且还是用的最难听的话数落着自己。
“大帅,我们这些做将军的难道不应该时刻把手底下的士兵当做棋子驱使吗?
又或者说,您的意思是啊我们身为将官,还要任凭那些士兵们驱使吗?”
虽然刘知白在和陈浩的辩论中并不占理,但他依旧是是用各种歪理儿为自己辩解道。
听到刘知白的这一番话之后,陈浩当时就有种想要把刘知白他按在地上揍一顿的冲动。
不过好在,他还是克制了下来。
毕竟这里是军营,他和刘知白又是上下级的关系,
如果他这种情况之下,他把刘知白给揍了的话,那么说到底受到影响最大的还是整个平南军。
所以陈浩也只能是选择忍下来。
因为陈浩深知这只平南军虽然是皇帝以他平南候的爵位进行命名的。
但是在这支军队当中或多或少还是有那么小一部分人是刘知白的亲信。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他和刘知白起了矛盾冲突的话,那么平南军上下肯定会迅速的站队,到那个时候平南军,也会分化成他和刘知白两股势力。
这对这场战争来说也是大大不利的。
所以这种时候平南军的内部绝对不能再出什么事情。
所以此时此刻陈浩也是不想再和刘知白多说些什么了。
因为他知道,让刘知白这种已经是把那种思想根深蒂固的人,自己就算和他说的再怎么天花乱坠,也是毫无作用。
所以呀,陈浩最后再和刘知白闲聊两句之后,也是让他回到了自己的大帐当中。
对于刘知白这种顽固分子,陈浩是真的是不想再和他多废话,甚至他都不想多看这种人两眼。
不过眼下在陈浩的心中还是以战局为重。
因为他知道的,只有平南军上下团结一心才能够战胜胜蒙古军队这个强横的敌人。
所以眼下摆在陈浩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到底该问什么办法,既能够做到不使用钩镰枪,同时又能克制得住那铁索连环马。
毕竟钩镰枪的制作图纸已经失传了那么多年了,如果只是单纯的依靠史书中对于钩镰枪那两句简单的描述,就妄图将钩镰枪复原,显然是不太现实。
所以陈浩明白,现在也只能是另寻他法。
而与此同时的蒙古军营当中,却是莺歌燕舞。
蒙古军上下,所有的将领所有士兵都在欢歌笑语的庆祝今天在战场上的胜利。
相比起蒙古军来说,大元军队当中,则就显得死气沉沉了很多。
毕竟今天在战场上吃了那么大的一场败仗,放在谁的心里面都不会觉得好受。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h3>第107章 误会(第2页)</h3>
其实陈浩心里也知道军营当中很多士兵对自己今天突然鸣金收兵的行为觉得很是不解。
但是陈浩也并没有过多的和他们做出解释,因为陈浩想让他们知道,既然决定入了这行伍,就必须要讲究一个听令行事。
况且,陈浩作为三军统帅,在战场之上讲究的便是一个决策的权利。
随机应变,这才是身为一个将领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事情。
如果就像刘知白说的那样,让士兵们战到最后一刻,不死不休的话。
那样不仅不近人情不说,还显得很没有脑子。
在战场之上,本来讲究的就是四个字,随机应变。
如果连最基本的人情都不通的话,那么这个将军不仅在士兵的眼中显得冷血不说,甚至就连在其他的一些方面上,他都不可能做到完完美美。
如果不能巧妙的处理好将军和士兵之间的关系的话,那么只会导致士兵和将军之间的信任度越来越低,关系也是越来越疏远,这样的话,对一个军营来说,激起兵变那是迟早的事。
所以自从陈浩被皇帝封为这平南军的三军统帅之后,他心中就一直盘算着到底该怎样巧妙的去处理好自己和士兵们之间的关系。
因为定北王府乃是大元真真正正的将门,陈浩卧病在定北王府的时候。
陈德修和陈朔父子二人,这大元的两位定北王也是较为将之道仔仔细细的和陈浩探讨过。
而且那个时候,陈浩也确确实实是从他们二位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就像陈德修当时说的那样,
“当将军其实和当皇帝差不多,当皇帝无非讲究的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只要让百姓觉得他是一个好皇帝,那么他就是一位好皇帝,
而做将军的原理也一样,只要你让你手底下的士兵们信服了你,那么对他们而言,你就是一个好将军,就是一个好的统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