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2 / 2)
安宁惊诧道:&ldo;大理寺少卿从四品,怎么升这么快?
张致远有些不满她这语气里的隐隐赞赏,冷哼道:&ldo;这有什么,想我……瞧见小妻子似笑非笑的神色,摸了摸鼻子将这个话揭过去,&ldo;只当朝嫡庶难明,派系争端激烈,权力倾轧严峻,江南这边儿远离中枢也免不了被波及,更不用说京都了,近两年太常寺卿和顺天府府尹都换了好几个,他若是个不愚笨的就该懂得如何博弈!
安宁一边偷笑一边顺着他的话说,这说到底还是储位争夺战惹来的争端,储君未立,皇上又意向未明。安宁想起之前的那场刺杀,心里一惊,推了推张致远问道:&ldo;太子乃是国本,不得不立。如今储君未立,朝堂就平静不了,皇上乃是圣君,怎么到如今还迟迟不立储君?虽说她并不懂什么朝堂之事,但历史总归是学过的,而且如今她的记忆力非同一般,就是很久以前的小事如今都能回忆的起来。
张致远并不拘泥于规矩礼数,也没有什么&lso;妇人无故不窥探中门&rso;这样的研究,有时也会将前外面的事情告知给安宁,有的时候还会征求一下她的意见。听了安宁的话,揽着她道:&ldo;宁儿有所不知,皇上为先皇六子,其母妃也就是如今的皇太后当年分位虽高却并不受宠,先皇也并不在意皇上,只皇上韬光养晦,暗自隐忍罢。当年先皇甚为宠爱一位妃子,不顾当年太子尚在欲废太子立那宠妃之子为储君,只那皇子非嫡非长非贤,偏先皇一意孤行,当时权力倾轧得相当严峻,涉及到皇权的争斗,从来都没有简单的。虽先皇立太子之事未遂,夺嫡之争愈演愈烈,最后太子被废,四子、五子被刺,那宠妃所生之子也被鸩杀。先皇心灰意冷才将皇位传给六子,也就是如今的皇上。皇上上位后,一直将当年的事铭记在心,并引以为戒,并不多流连于后宫,而且也并不希望兄弟相争之事发生在这一代的皇子身上,只是大皇子逼宫之事如同当头棒喝般打在今上头上,念及骨肉亲情将大皇子贬为平民,也不啻为其他几位皇子一个警告。然而事与愿违,手足相残的事依旧无法阻止。张致远说着叹了一口气,&ldo;如今朝堂上不平静也不是皇上愿意看到的,只是立储之事向来是陛下的权利,做臣子的怎好干涉。他冷笑声:&ldo;只怕朝堂上大有官员看不清楚形势,一抹未平一波又起,也是谁不想要那从龙之功呢!
安宁听了有些唏嘘,历朝历代为了争夺那皇位,同室操戈,兄弟刀剑相向,手足相残比比皆是,谁让那皇位代表的无上荣耀太为吸引人了!她如今甚为庆幸张致远如今远离了那争斗的漩涡,而且还是纯臣,她努力想了一些历史,疑惑道:&ldo;既然如此,皇上为何不秘密立储?
张致远轻抚她顺滑而带着沐浴后清香的发丝,平稳道:&ldo;皇上英明神武,定是也考虑过此类的问题。只皇上如今春秋正盛,而且诸位皇子不一而足,为了江山社稷着想,太子乃国本,容不得半点疏忽。不过皇上也不会容忍这纷争的局面太久罢!我等只做好自己的本分就是了!
安宁心想儿子多了争夺厉害,儿子少了没得选,怎么感觉这话有些辛酸呢!
☆、第一百七一章知府夫人
张致远这厢将京中形势看得清楚,又扬州远离中枢,再加上之前刺杀之事让他远离了京中权力倾轧的漩涡,他如今只管代皇上牧守好江南,做好本分之事便是了。 如今并不像他初到江南时寸步难移的,像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处理好事务的同时老婆孩子热炕头,心里别提多清亮了。
且说澄泓、安然和蒋韵六月末乘船北上于八月参加顺天贡院的乡试,他们三人中,安然是时下最流行文质彬彬清俊的公子样儿,澄泓文雅中带着股质朴味儿,蒋韵最是沉稳又最是细心的。三人脾性相投,是至交好友,又同为府学贡生,遂一道北上。
一日,三人在甲板上品茶赏景。安然喝了一口茶,眼睛一亮道:&ldo;这是姐姐庄上种来的茶吗?吃起来果然舒慡,上次姐姐捎了两包给我,被老师瞧了硬是要了去,半点都不曾留给我。这次还托了澄泓的福呢。
澄泓和蒋韵皆知道他说的老师是扬州德高望重的穆大儒,往日听他说起来倒有些像个顽皮的孩子,老话说&lso;家有一老就有一宝&rso;怕是这么个道理。澄泓笑道:&ldo;你要还想用,我呆会让杜鹃分一半给你罢。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