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1章(1 / 2)

加入书签

<h3>第281章(第1页)</h3>

原本就有安婉之前来安家&amp;lso;别有深意&amp;rso;在前,如今等到海彦立调任到京城在后,加之平时安婉的&amp;lso;斑斑劣迹&amp;rso;,如今再加上这番言语,安大嫂没了耐性,按捺住冷笑让人领安婉陪房家的下去。这样恶劣的挑拨和离间,安大嫂虽说性子绵软些,但好歹也是管家好些年,再看不出来就是愚钝了。不过若是没有安夫人的开解和安宁的信在前,安婉这出&amp;lso;聊表慰藉&amp;rso;的戏码说不定会有用,不过这时候再来看反而是显得安婉刻意的炫耀和给安宁上眼药罢了。

陪房家的回去给安婉回话,让安婉以为安大嫂的冷淡反应是在怨怼、不平,进而对安宁产生不满,和安宁离了心,如此一想就顿觉心情畅快。然而海母接下来的说法让安婉的好心情跌倒了谷底,眼角厉色狰狞,这海彦立是要到京城任职,全家都是随行的,海母以安婉身怀六甲,这舟车劳顿的怕对肚中胎儿不利,就言明让安婉生下孩子满月后再到京城去。却让其他姨娘通房跟着去了,还停了她们的芜子汤,意思可就是很明显的,就是想让这一屋子的姨娘通房趁着这段时间肚皮能有动静。安婉心有不甘但无可奈何,虽然她对现在后院的姨娘通房采取了一些手段,防着她们怀孕,但到了京城保不准还有其他心大的丫鬟趁她不在的时候爬上老爷的床,保不准肚皮有了动静,而且断没有&amp;lso;一日防贼千日防贼&amp;rso;的道理!再者安婉愤然的还不止这个,她还认为等到她几个月后到京城去,府里的事务不还得让这姨娘把持住了,到时候再收回来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因而趁机将绿儿抬成姨娘来和原先抬的两个姨娘来打擂台。

绿儿跟在安婉身边这么长时间,对安婉使在那些姨娘通房大丫鬟身上的手段也是有所了解的,而且也清楚的明白她为什么被抬成姨娘,自然是想调养好身体,好怀上,将姨娘的位子坐实了,一家老小什么都不用操心,吃穿不愁,这辈子的荣华可就全有了。

等到安婉十月怀胎生下个姑娘,坐满了月子就火急火燎的赶往京城,时间已经是六月溽暑时了,这段时间京城风云诡谲,笼罩在&amp;lso;山雨欲来风满楼&amp;rso;,&amp;lso;黑云压城城欲摧&amp;rso;的肃穆气氛中了!

☆、第三百一七章息息相关

安婉火急火燎的赶往京城,正是六月溽暑时节,天气炎热,这段时间正值京城风云诡谲,暗cháo涌动,笼罩在&amp;lso;山雨欲来风满楼&amp;rso;&amp;lso;黑云压城城欲摧&amp;rso;的诡谲气氛中。

原本追缴国库亏空的半年之期到达之际,直隶韶州却发生了民变,乱民已经占领了四处县城,韶州知州吴恺和都指挥使宋涵义背城而逃。朝中有律令,弃城者死!再者近两年来还有另外一起弃城事件‐‐泉州知府等一干失职官员在倭寇袭城的时候非但没有带人坚守,而是收拾了金银细软溜之大吉了,这件事引起了皇帝震怒,等到泉州倭寇之乱平定之后,皇上就雷厉风行的处置了以泉州知府和泉州都指挥使为首的失职官员,首恶被判斩立决,余下官员流放三千里,遇赦不赦。再者所有的官员的家产抄没,女眷被充作奴籍,男丁未及弱冠的也随着流放。这件事的余韵还未消除,如今就发生了民变,知州和都指挥使背城而逃的事,而且韶州动乱和吴恺和宋涵义等人鱼肉百姓倒行逆施有关,在这个节骨眼上民乱的发生不啻为今上头上的打了个响雷。

当下大殿上气氛都沉重了三分,众人恨不得呼吸声都不要有,生怕是惹恼了皇上。韶州知州吴恺的父亲吴阁老只觉得晴天霹雳,当初追缴国库亏空的时候皇上就单把韶州单拉出来,而且等到吴阁老想明白了皇上对勋贵权爵的调度后,还曾告诫过吴恺,然而没想到事情竟然发展到现在不可控制的地步。

吴阁老颤颤巍巍地跪在殿中。心中思量转圜,压抑住心中的不安,半晌老泪纵横道:&amp;ldo;皇上,犬子无能背城而逃。实为大罪,为今之计还是先等韶州四县民乱平定后再请皇上治罪。当务之急还是韶州平乱,免得惹来其他地方刁民相应。危害社稷!

都察院副左都御史许斓出列奏道:&amp;ldo;启奏圣上,韶州一地动乱,归根到底起因是户部极力追缴亏空,虽追缴亏空一事乃是利国利民之策,然而户部官员急功近利,不知变通,才引起了韶州出现如此变故。臣奏请皇上将户部诸人治罪。以安民心。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之话就像是在炸锅里滴上一滴油,虽然许斓奏请里的意思是将户部等人治罪,但朝堂上的谁不知道这追缴国库亏空一事是由诚郡王负主要任务的,而户部不过是从旁襄理和协助。他之言是在暗指诚郡王急功近利逼迫了韶州动乱,然而这奏请不啻为睁眼睛说瞎话。这韶州民乱的原因可不是因为户部急功近利追缴国库亏空造成的,而是韶州知州对于朝堂政策倒行逆施,剥削压迫当地百姓,以至于当地百姓积压不满到最后官逼民反!

张致远黑沉的眼睛沉淀下来,回想了这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许斓的生平,似乎这许斓妻族最近与太子来往甚密!然而这在张致远看来许斓是在睁眼说瞎话的情况下,仍旧有不下十数人出列附议,&amp;ldo;臣等认为许大人言之有理,还请圣上制裁户部诸人之行。

从去年皇上让诚郡王负责追缴国库亏空以来。虽然有&amp;lso;杀鸡儆猴&amp;rso;震慑了朝中的一干官员,但京城的勋贵以及地方官员追缴起来并不顺利,而且宗亲权爵之间盘根错节,况且亏空中所欠巨额多是这些人,再加上改革漕运一事不知道断了多少人的牟利之处。就像是当年张致远在江南整顿两淮盐政时,掐断了不少人的钱袋子。这漕运中牟利之处多多,而且清洗漕运涉案官员一事让不少人忙的跳脚。而且在这半年之期里皇上基本上很少过问这件事,让一些心宽之人认为这追缴亏空一事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能拖延几时就是几时。不过这段时间他们选择性的将被参劾进大理寺的老爷官员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且很多人都看得出来皇上渐渐看重起了坚毅果敢的诚郡王来!

张致远一一将这些出列的官员过了一遍生平,发现十有五六是太子党派的官员,再者吴阁老颓败的跪在大殿上。傅阁老自从去年大朝会卧病在床后,就不曾再上过朝,不过傅阁老在朝堂上经营多年,党羽众多,但是由于追缴亏空一案以及改革漕运一案以及之前的升迁贬谪,渐渐的让归附于傅阁老进而归附于太子一派的官员渐渐成了一盘散沙,而且傅阁老半年多不曾上朝首辅的权力渐渐分派到其余的几位手中,让太子看似没什么事,但势力大损!

皇上居高临下的看着这出列的十数人,半晌冷笑道:&amp;ldo;在你们看来,诚郡王和户部追缴亏空还有错了?还是说朕将诚郡王和户部人等治罪,韶州的民乱就会平息了?还是说为了不再造成民乱这亏空是不能再追缴了?在你们看来朕难道就是这般容易被糊弄的昏君了不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