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7章(1 / 2)

加入书签

<h3>第297章(第1页)</h3>

诚郡王尚未班师回朝,京城这边就有密切关注这战事的官员弹劾诚郡王处置起当地官员来太过血腥暴力,并未经过大理寺或刑部审理就就地正法了,实在是罔顾朝廷律法。

都城里有不少权爵侯门与韶州联系匪浅,他们巴不得这动乱越糟糕,拖的时间越久越好。在经过宋国公事件、追缴国库亏空事件、漕运改革事件等这些事件后,权爵豪门们的神经已经不似早先那般的粗壮,变的敏感而脆弱,然而到这时候才清醒过来,经过两年的吏治整顿改革,世家权贵们已经是徒有虚名,而无实权了,因为从龙之功而带来的荣耀和权势因为他们的&amp;lso;有恃无恐&amp;rso;&amp;lso;得意忘形&amp;rso;&amp;lso;乱花渐欲迷人眼&amp;rso;,还有些沉浸在先皇的&amp;lso;无为宽仁&amp;rso;下,都不想想先皇驾鹤西去都多少年了,最后竟然各自为政白白错失良机。却不知道,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如今韶州动乱,真真切切的挠到了世家权贵那敏感的神经上,所以当官员出来弹劾的时候,俱在揣摩观望今上会有什么处置,当然了这弹劾的官员也是被推出来的棋子,前可当试水石,退可当替罪羊,世家权贵们惯会玩的把戏罢了。

☆、第三百三四章低调难为

真说起来自打去年十一月,皇上命诚郡王负责、户部协助追缴国库亏空以来,这相互弹劾的事就没停过,文臣和文臣吵,武将和武将吵,时不时还交换对手吵,整个朝堂上乱成一窝粥。

等到后来漕运上的弊端被捅了出来,就更热闹了,户部的指责吏部选派官员无能,造成漕运,上缴的赋税连连减少;兵部的抱怨户部不给拨钱,造成军备跟不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户部的仰天哭穷,说国库亏空不及时上缴,兵部的每年粮饷军需花费巨大,但是兵部的个别官员还下海捞油水,很怀疑是不是将军需中饱了私囊,还有工部治理黄河不力,光是每年黄河旱涝就花费巨大掏空了国库;工部的怪罪刑部办案不力,没起到&amp;lso;杀鸡儆猴&amp;rso;的作用;刑部的大叫冤枉,说礼部天天上折子骂他们不尊礼教,严刑逼供有违圣人教诲,实非君子之道;礼部的考究们纷纷摆出圣人之言,含沙she影的说吏部考核不力,户部昏庸无能,兵部粗鄙不堪,工部不干实事,刑部粗鲁无礼……

反正是把什么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翻出来折腾,因而年前朝堂上热闹极了,寒风飒飒中吵的不可开交,直到大理寺里进去好些个官员们,各部才闭了嘴,毕竟谁也不想做&amp;lso;鸡&amp;rso;,被那&amp;lso;猴&amp;rso;看……

总之年前是热闹非凡,年后有些嗅觉灵敏、对局势把握准的大臣知道事情不简单,互相通过气儿,而今皇帝旨意一下,哪个不是争先恐后变卖产业向户部递折子请罪还债,这还惹得那些&amp;lso;心宽&amp;rso;的大人们私底下嗤笑。总之那会子有担心的有惶恐的有看笑话的,随着时局渐渐清朗,那些&amp;lso;心宽&amp;rso;的大臣们却发现&amp;lso;四面楚歌&amp;rso;的成了自己,贬官已经是轻的,大理寺哀嚎遍野……

这些个大人们这些年借了不少国债,再加上负责追缴亏空的诚郡王铁面无私,他们还想像先皇时一样抱在一起,逼迫圣上从轻发落已经不管用了,心惊不已的同时又不甘心。因而等到因为地方官员鱼肉百姓造成的韶州民乱发生,参劾户部的折子纷纷呈上御案,间或还有参劾吏部考核不力,御史台、都察院督查不力……折子,就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都被策反,上书韶州动乱的原因乃是户部极力追缴亏空,前后不下十数人。

在诚郡王奉旨镇压动乱期间,&amp;lso;心虚&amp;rso;的大人们纷纷&amp;lso;忧国忧民&amp;rso;&amp;lso;一心为了朝廷社稷&amp;rso;&amp;lso;大公无私绝无私心&amp;rso;的上言:韶州失职的地方官员该严惩,尤其是带头弃城的知州和节度使等人。实际上私底下急忙和这些人撇清关系,生怕是做了那被殃及的&amp;lso;池鱼&amp;rso;。

等到回过味来,又开始搅混水了,改从主要参劾户部急功近利追缴亏空导致动乱,变成了弹劾吏部指派官员无能,考核不力,巴拉巴拉的从最近这两三年的动乱开始指证。比如当初泉州倭寇袭城,泉州有三分之二的地方官员失职啊,造成了泉州不可挽回的损失啊;再比如漕政上,官员贪污严重,民不聊生啊;再有江浙一代地方官员将赈灾的官银中饱私囊,差点造成啦……如此归结到底都是吏部无能,指派官员没有考核清楚,还有官员影影绰绰提及吏部某官员徇私……

矛头从户部渐渐转移到吏部上来,有意思的是吏部的某侍郎还很&amp;lso;清高廉明&amp;rso;的从渐渐被弹劾压倒的吏部跳将了出来,痛心疾首得言明&amp;lso;清者自清&amp;rso;,还望今上能够秉公处理,将那些个&amp;lso;徇私枉法&amp;rso;的官员处置,莫要令&amp;lso;亲者痛仇者快&amp;rso;啊……

张致远冷眼看着蹦跶的欢快的某宋姓侍郎,闻言眼角直抽搐,什么叫&amp;lso;亲者痛仇者快&amp;rso;啊!

眼看着那些乱了阵脚的世家豪门不要钱似的往吏部泼脏水,就连吏部里头的某侍郎也&amp;lso;叛变&amp;rso;,还有那影影绰绰的提及的&amp;lso;徇私&amp;rso;,张致远心里头跟明镜似的。不说这弹劾举例尽是近两三年的事,就是吏治不是一时之事,先皇好名,讲究宽厚仁慈,因此在他&amp;ldo;政宽事省、&amp;ldo;无为宽仁的政策下,官吏的贪污舞弊之风也愈演愈烈。以至于今上登基时&amp;ldo;各省钱粮亏空甚多,&amp;ldo;府帑亏绌,目不暇给。盛世之下,隐伏着痼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