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13救(2 / 2)

加入书签

继而指着桌上的果子,“这可都是西域贡果,你且尝尝。”

顾不言也笑了笑:“皇恩浩荡,让臣享尽了口腹之欲。”

冷承业顿了顿,话里有话:“若子仁能止于这口腹之欲,该多好!”

他神色不变:“臣若止于这口腹之欲,岂非等同于猪狗?如此,臣还怎能为皇上效力?”

冷承业瞟了他一眼:“赵公公说得果然没错,子仁好说场面话。”

顾不言却故作糊涂:“倒是好些日子没见过赵公公了。”

年轻帝王语气淡淡:“他犯了宫规,被处死了。”

顾不言一顿,“哦”了一声。

其实他早已从探子嘴里获悉这个消息。

冷承业随即又补一句:“不只是犯了宫规的仆从要死,哪怕是朕用得不趁手的‘刀’,朕也是想毁便毁。”

顾不言放下茶盏,坦然迎视帝王的目光,笑着问:“臣这把刀,皇上已用得不趁手了吧?”

冷承业冷冷一笑:“子仁倒是识趣,仅凭这一点,朕必给子仁留个全尸。”

“那臣便多谢皇上了。”

他面色镇定:“敢问皇上,臣的母亲又在何处?”

冷承业闻言起身,步向一侧栏杆,顺手指向不远处的前方。

前方乃是宫中的向阳湖,碧波荡漾、柳絮飞扬,是宫中除御花园外最惬意的一处休憩之所。

“子仁可看到了湖心的那艘舫船?”

顾不言也起身行至栏杆处,定睛看了看:“臣的母亲便在舫中?”

“没错,令堂确实在舫中。”

冷承业畅快地舒了口气:“令堂昨夜歇息得颇为安适,今日朕又差人陪她游湖,子仁对此可还满意?”

顾不言敛住神色,语气郑重了几分:“皇上有什么事冲臣来便是,何故要为难一个老太太?”

“朕自然不会为难一个老太太,朕这不就是冲着子仁来的么?”

“皇上究竟意欲何为?”

冷承业后退两步,意味深长地打量他两眼:“子仁生得高大,且还武艺高强,骑射功夫更是一等一高超,想要悄无声息地拿下你,自是不易,不如咱们就做笔交易,以你母亲的生,来换你的死,如何?”

他嗤笑一声:“皇上颇费了一番心思啊。”

冷承业的语气狠戾了几分:“朕为你费一番心思,也算是对得起咱们从小一块儿长大的情分了。”

他面无惧色:“皇上说话可要算数!”

“朕一言九鼎,自然算数。”

“好,臣愿以己之死,换母亲的生。”

“子仁倒是应得干脆。”

“皇上现下可否能放臣的母亲出宫?”

冷承业邪性一笑:“不急,还须等一等。”

说着唤了声“来贵”。

不过片刻,便见来贵差人抬了个偌大的铁笼过来,放在了凉亭外的台阶下。

冷承业指着铁笼开口:“此笼由玄铁制成,不惧火烤、不惧刀枪,更不惧习武之人内力震击,子仁前脚入笼,朕后脚便护送令堂出宫。”

顾不言握了握拳,一瞬无言。

他早料到年轻帝王心机深沉,却没料到竟是如此歹毒。

铁笼旁还站着影卫张端子。

顾不言不认识张端子,但他知道,那是帝王的另一把“刀”。

帝王疑心重,谁也不信,永远留有后手。

有了东厂,还须得有北镇抚司;有了北镇抚司,还须得有影卫。

所有人,皆不过是帝王手中的一枚棋子而已。

他沉沉看了眼张端子,又看了眼远处的舫船,继而阔步走出凉亭,走下台阶,走进了笼中。

张端子面无表情地上前,抬手锁住铁笼。

继而拿着毡布重重一挥,便将整个铁笼牢牢罩住。

光线猝然暗下来,顾不言在黑暗中握紧了拳。

黑暗之外,冷承业漫不经心地吩咐:“来贵,好生地将顾家老夫人送回府吧。”

来贵垂首应“是”。

冷承业心满意足地看了眼被罩住的铁笼,又吩咐:“将他带到猎场去吧。”

张端子也垂首应“是”。

慈宁宫里。

李忠急匆匆进殿:“太后,大事不好了。”

顾怡神色一敛:“冯氏出意外了?”

昨夜听闻冯氏被皇帝接入宫中,她便心绪不宁。

暗地里差人盯了一宿,并未发现有何异样。

今日一听“大事不好”,她本能地想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