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2 / 2)
——这正是他第一次进入a173号遗址时,那辆明黄出租车的司机。
在那个巴黎的夜晚,蒙马特高地,红磨坊门前。出租车停在煤气灯下,车厢内弥漫着雪茄和榆木发油的气味,台柱打开车门,直接坐在了副驾驶位。
德大爷看着照片,悠悠念出一句道白:“生老病死如常事,沧海亦有桑田时。”
赵没有思量片刻,斟酌着问:“贵妃的丈夫,是什么时候去世的?”
德大爷闻言奇怪地瞅了他一眼,“知道你和柳哥儿不对付,但也用不着这么咒人家。”
天地良心我就差叫他爸爸了。赵没有腹诽,“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什么什么意思?”德大爷绕口令似的,“柳哥儿他家那口子还活着呢。”
送走德大爷,赵没有给自己泡了一杯咖啡。
他睡眠质量实在是太好,现在是凌晨两点,不喝特浓咖啡立马倒头就睡。他抿了一口,咖啡是刁禅买的,苦的不像话。
他靠在窗户边上,点燃一根烟。
赵没有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思维误区,刁禅所说的往事,以及台柱的暴食症,都让他下意识认为这是个阴阳两隔相思成疾的老套爱情故事。然而德大爷告诉他,台柱的丈夫还活着。
那时赵没有问:“那贵妃好端端的发什么神经?”
“有时候活着可比死了痛苦。”德大爷说起这话时一副很有经验的样子,指了指太阳穴,“活倒还算活着,可是这里不中用喽。”
老年人很常见的脑梗塞,抢救失败后陷入长睡。
即使到了25世纪,人脑依然是大都会的重点攻关课题。皮肤、肢体、器官甚至是基因都可以培植替换,只有大脑是唯一的例外。科技无法制造大脑。
就连考古学家也必须遵循这一点。遗址法则第二款,大脑不可受伤。
那台柱在a173号遗址里创造一个和他丈夫一模一样的同位体是要做什么?睹物思人么?赵没有啧了一声。他不觉得台柱是这样的人。
那么他只能想到一个可能性了。
赵没有把烟蒂捻灭在窗台上。
科技无法制造大脑,但是台柱的能力是“造物”。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