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6章 真是这道人?(2 / 2)

加入书签

“苏评事认为此举合理?

“这你就要问他了,

李乐只道:“那苏评事家中的藏的银钱,也是秋雨台为了陷害苏评事而藏在苏评事家中的?

“嗯?苏评事心惊,但他强忍住面露异色,免得让人看出来。

这道人是怎么知道的?

难道是算出来的?不可能,他怎么能算到这个地步,他明明藏得好好的,谁也不知道,还专门弄了一间暗室,钥匙随身携带着,没有他的钥匙,谁也打不开那间暗室。

难道他本事真的高到这种地步?

不可能!

打死他也不愿相信,若道士能算到这个地步,岂非人人自危。

对,一定是假的。

是这人在诈他。

苏评事道:“道长真是强词夺理,我家中银钱自是我所得的俸禄。

“那苏评事俸禄可真不少,竟攒下白银五万两,这些钱也是评事俸禄所得吗?

“什么?白银五万两?县令都坐不住了,震惊地站起身,五万两白银!

本朝官员俸禄较之以往是比较高的,六品官年俸180两银子,这已经是很多的了。

可凭着年俸180两的银子,苏评事即使不吃不喝,也没办法在为官的这些年,攒下五万两白银。

贪,真的够贪。

也不知这狗贼是贪了多少钱。

要是这位李道长算的是真的,县令不敢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大案,一位六品官便能贪得五万两白银,这上头,有人若是比他更贪,拔出萝卜带出泥,一个又一个,这以后,刑部有的忙了。

不过,这一切都要这位李道长算得够准,若是假的,仅凭今日所言,都够这位李道长吃一壶的。

而被当堂说出贪污五万两白银的苏评事就没那么好受了,眼前一黑,都差点没站住,他藏的钱,藏得好好的,这道人居然能算得出来。

怎会算得如此准?

不,不可能,苏评事还是不愿相信,这世上有人算得如此准,一丝不差。

这一定是假的。

一定是这道人早早便知他家中藏有五万两白银,一定是!

借助这道人的手,就等着这天,好将事实当场捅.出,到底是谁,到底是谁如此算计他。

任凭苏评事如何愤

慨,这件事已经不是他能够掌控的。

自李乐只说出那句话开始,这案子已经不归县令所管,县令立马派人去请刑部。

原本,这件事应当交由大理寺审理,但因苏评事乃是大理寺的评事,因回避,此案还是交由刑部。

可令县令没想到的是,此案涉及的两人,一位是大理寺的评事,另一位正挂职在刑部。

*

等这件事传到刑部时,刑部侍郎周侍郎处理此事,他正带人前往大兴县时,想起在比部司挂职的李道长,便吩咐人去喊李道长前来。

没一会儿,派出去的人就回来回禀道:“大人,李道长今日未上值。

“……

而他则是前往大兴县看看是何情况。

等周侍郎带人赶到大兴县后,就见公堂之上那道熟悉的声音,他面带笑容上前道:“李道长,我方才还派人前去找你,没想到道长先我一步来了。

李乐只见是周侍郎处理,先是诧异了一会,随后又感觉合理,这种案子,周侍郎处理才是正常的,便点点头道:“我也没想到这桩案子会是这样的情况。

原本他只是想揭露连文苏北二人的算计,好替秋雨台夺回他的货物,谁能想到,后面还牵扯出一位苏评事,这也就罢了。

这位苏评事借职务之便,贪污不少。

见李道长和周侍郎交谈,在场众人,除了李乐只的徒弟,无一不感到诧异。

县令也是没想到,这位李道长不仅收了钱刺史的儿子为徒,还认识周侍郎。

这也说明,这位道长他本事不小,是真正难得一见的高人啊。

还好他平日里谨慎,与人为善。

不曾得罪过这位道长,否则,他头顶的乌纱还要不要了。

县令一扫苏评事煞白的脸,嘴角微勾起小小的弧度,唉,在京城还敢猖狂,该,这次算是踢到铁板了。

县令喜得心里哼起小调,乐得看大理寺评事的好戏。

苏评事见到周侍郎同李乐只交谈,似是关系匪浅时脸色便煞白一片。

他已经没办法再去思考是谁在陷害他。

是他倒霉,他若是没有站出来,替苏北摆平此事,那么他也不会同这位李道长交恶。

更让他无法避开去想的是,这事不一定是有人伙同道士来陷害他,毕竟能结交周侍郎的道士,岂会来陷害他一小小六品官。

他,以为这道士没本事,便以为这是件能轻易摆平的事,未曾将这道士放在眼里。

蓦然间,苏评事想起一人,那人正是石评事。

关于这位道人的事,都是石评事告诉他的,石评事同周侍郎一起下扬州,他不会不知道,此道人同周侍郎交好。

那么,当初所言……

苏评事咽下涌上喉咙的鲜血,他同石评事交好,万万没想到石评事居然算计他。

居然隐瞒此等重要的消息,陷害他。

石评事你好狠的心!

苏评事再次看向李乐只时,眼底只有深深的恐惧,若石评事对他说的话是假的,那么有一件事一定是真的,这道人不是妖言哄骗了大安县的县令,而是凭其本事让大安县县令愿意替其出具文书。

扬州青云观也是因此道人的本事,愿意替其担保。

可恨,他明悟太晚。

在他踏进大兴县县衙,替苏北等人出头的那刻起,便注定了他的死期。

苏评事想明白一切后,他不再隐瞒下去,有李乐只这样的道人在场,他说再多都不过是负隅顽抗,反倒还会因拒不认罪,罪加一等。

因他认罪,此案判定得迅速,大理寺石评事知晓此事时,急匆匆赶来,一定已经尘埃落定。

石评事不相信,但面对好友苏评事亲口认罪,也未有任何屈打成招的伤势,人恍惚地站在那。

而苏评事看到他那样,只觉是一条伪装成好人的毒蛇,看似无害,实则包藏祸心。

看石评事那伪善的模样,苏评事差点破口大骂,他落得今日的局面,都是此人害的,但他要破口大骂时,他硬生生憋了回去。

既然石评事想借助那道人的手,将他们一一拉下马,他又何必提醒那群该死的鬼。

凭什么只有他入地狱,那群人还能在人间活得自在,就该和他一起,坠入地狱,享十八层炼狱的苦楚。

“哈哈哈哈哈,苏评事癫狂大笑,被人拉了下去,那双淬了毒的眼,一直看着石评事的背影。

余光扫到静静站在一旁的李乐只,见其依旧如同生长在雪山之巅的雪莲,那双眼睛淡漠无悲无喜,就像是游离在凡尘,像是老天爷不喜这尘世间的脏污,特意派此人下来,惩治他们。

像獬豸,又似白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