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2 / 2)
“好像有—个解决办法:把挖出的碎岩放到后面已经挖好的隧洞中,只留下供探险者们容身的空间就行了。”
后来的探险确实就是这么进行的,探险者们容身的空间其实就是一个移动的小空泡,我们把它叫做泡船。但即使这样,仍然有相当于泡船空间的一堆碎石进入地核空间,只有等待泡船返回时这堆碎石才能重新填回岩壁,如果泡船有去无回,那么这小堆碎石占据的地核空间就无法恢复,就相当于这一小块空间被泡船偷走了,所以探险者们又被称为空间窃贼。对于那个狭小的世界,这么一点点空间也是宝贵的,天长日久,随着一艘艘泡船的离去,被占据的空间也很巨大。所以泡船探险在远古时代也是被禁止的。同时,泡船探险是一项十分艰险的活动,一般的泡船中都有若干名挖掘手和一名领航员,那时还没有掘进机,只能靠挖掘手(相当于你们船上的桨手)使用简单的工具不停地挖掘,泡船才能在岩层中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前进。
在一个刚能容身的小小空洞里机器般劳作,在幽闭中追寻着渺茫的希望,无疑需要巨大的精神力量。
由于泡船的返回一般是沿着已经挖松的来路,所以相对容易些,但赌徒般的发现欲望往往会驱使探险者越过安全的折返点,继续向前,这时,返回的体力和给养都不够了,泡船就会搁浅在返途中.成为探险者的坟墓。尽管如此,泡世界向外界的探险虽然规模很小,但从未停止过。在泡纪元33281年的一天(这是按地球纪年法,泡世界的纪年十分古怪,你理解不了),泡世界的岩层天空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洞,从洞中飞出的一堆碎岩在空中飘浮着,在放射性物质产生的微光中像一群闪烁的星星。中心城市的一队士兵立刻向小破洞飞去(记住泡世界是没有重力的),发现这是一艘返回的探险泡船,它在八年前就出发了,谁也没有想到竟能回来。这艘泡船叫“针尖”号,它在岩层中前进了二百公里,创造了返回泡船航行距离的记录。“针尖”号出发时有二十名船员,但返回时只剩随船科学家一人了,我们就叫他哥白尼吧。船上其余的人,包括船长,都被哥白尼当食物吃掉了,事实上,这种把船员当给养的方式,是地层探险早期效率最高的航行方式。
按照严禁泡船探险的法律.以及哥白尼吃人的行为,他将在泡世界首都被处死。这天,几十万人聚集在行刑的中心广场上,等着观赏哥白尼被短路时美妙的电火花。但就在这时,世界科学院的一群科学家飘过来,公布了他们的一个重大发现:“针尖”号带回了沿途各段的岩石标本,科学家们发现,地层岩石的密度.竟是随着航行距离减小的!
“你们的世界没有重力,怎么测定密度呢?”
通过惯性,比你们的方法要复杂一些。科学家们最初认为,这只是由于“针尖”号偶然进入了一个不均匀的地层区域。但在以后的一个世纪中,在不同方向上,有多艘泡船以超过“针尖”号的航行距离深入地层并返回,带回了岩石标本。人们震惊地发现,所有方向上的地层密度都是沿向外的方向渐减的,而且减幅基本一致!这个发现,动摇了统治泡世界两万多年的密实宇宙论。如果宇宙密度以泡世界为核心呈这样的递减分布,那总有密度减到零的距离,科学宗们依照巳测得的递减率,很容易计算出,这个距离是三万公里左右。
“嘿,这很像我们的哈勃红移啊!”
是很像,你们想像不出红移速度能够大于光速.所以把那个距离定为宇宙边缘:而我们的先祖却很容易知道密度为零的状态就是空间,于是新的宇宙模型诞生了,在这个模型中,沿泡世界向外,宇宙的密度逐渐减小,直至淡化为空间,这空间延续至无限。这个理论被称为太空宇宙论。
密实宇宙论是很顽固的,它的占优势地位的拥护者推出了一个打了补丁的密实宇宙论:认为密度的递减只是由于泡世界周围包裹着一层较疏松的球层.穿过这个球层,密度的递减就会停止。他们甚至计算出了这个疏松球层的厚度是三百公里。其实对这个理沦进行征实或证伪并不难,只要有一艘泡船穿过三百公里的岩层就行了。事实上,这个航行距离很快达到了,但地层密度的递减趋势仍在继续。于是,密实宇宙论的拥护者又说前面的计算有误,疏松球层的厚度应是五百公里,十年后,这个距离也被突破了,密度的递减仍在继续,而且单位距离的递减率有增加的趋势。密实派们接着把疏松球层的厚度增加到一千五百公里……
后来,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发现将密实宇宙论永远送进了坟墓。那艘深入岩层三百公里的泡船叫“圆刀”号,它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探险泡船,配备有大功率挖掘机和完善的生存保障系统,因而它向地层深处航行的距离创造了记录。
在到达三百公里深度(或说高度)时,船上的首席科学家(我们叫他牛顿吧)向船长反映了
一件不可恩议的事:当船员们悬浮在泡船中央睡觉时,醒来后总是躺在靠向泡世界方向的洞壁上。
船长不以为然地说:思乡梦游症而已。他们想回家,所以睡梦中总是向着家的方向移动。
但泡船中与泡世界一样是没有空气的,如果移动身体就只有两方式:一是蹬踏船壁,这在悬空睡觉时是不可能的;另一种方式是喷出自己体内的排泄物作为驱动,但牛顿没有发现这类迹象。
船长仍对牛顿的话不以为然,但这个疏忽使他自己差点被活埋了。这天,向前的挖掘告一段落,由于船员十分疲劳,挖出的一堆碎岩没有立刻运到船底,大家就休息了,想等睡醒后再运。船长也与大家一样在船的正中央悬空睡觉,醒来后发现自己与其他船员一起被埋在了碎岩中!原来,在他们睡觉时,船首的碎岩与他们一起移到了靠向泡世界方向的船底!牛顿很快发现,船舱中的所有物体都有向泡世界方向移动的趋势,只是它们移动得太慢,平时觉察不出来而已。
“于是牛顿没有借助苹果就发现了万有引力!”
哪有那么容易?!但在我们的科学史上,万有引力理论的诞生比你们要艰难得多,这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当牛顿发现船中的物体定向移动现象时,想当然地认为引力来自泡世界那半径三千公里的空间。于是,早期的引力理论出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谬误:认为产生引力的不是质量而是空间。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