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页(2 / 2)
熊氏因为丈夫那十两的丧葬费被公公婆婆给强要了去,带着孩子们躲在西屋,并没有去参加他们的讨论,而?且这种事也轮不?到他们大房参加。
老向头吧嗒地?抽着旱烟,眉头拧成了山峰,道:“说吧,你们谁去服兵役。”
向老二和向老三?一个看着一个,都不?说话?。
向家如今符合当兵的有五人,老向头虽然?五十岁了,但朝廷的征兵上限是五十六,按理说他也符合服兵役的要求,只是当兵辛苦,十几年?前他借着腿伤回来养了一阵子,把向大根给推了上去,如今快二十年?来他就没干过什么重活,再让他去军营里被上面的当兵头子呼来唤去,他岂会情愿。
向老二和向老三?,一个三?十五,一个三?十二,正是壮年?。
向老二的儿?子,向大郎二十岁,向老三?的儿?子向二郎十七岁,也都符合当兵的年?龄。
听到老向头发话?,这几人都不?愿意吭声,好一会儿?向老三?才道:“爹,你看我带着二郎在城里念书,眼看今年?就要参加院试了,二郎也要参加县试,儿?子觉得这次我们父子二人都很有把握,哪里有这功夫去服兵役。”
向老二不?高兴道:“你年?年?说考试年?年?有把握,都这么多年?了,也没见中过,这些年?来家里攒的银子全都紧着你和二郎念书,我看也没必要再浪费了,你还不?如去军营,也算是回馈家里这么多年?花在你父子二人身上那么多的银子。”
“二哥你说的是什么话?,我念书是为了谁念的,还不?是为了整个向家,若是将来真的能?金榜题名,也好把恩军的帽子给摘了,不?必世世代代没完没了地?去服兵役。”
“你说得倒是容易,你都念了二十多年?的书,连一个秀才都没考上,还说什么举人进士金榜题名,依我看这书不?念也罢。”
这么多年?来,为了让向大根死心塌地?地?在军营服役,二房三?房的人一直都是合作的姿态,逼着不?给向大根回来,如此针锋相对还是头一回。
向老三?也不?甘示弱道:“就算我不?念书,长幼有序,轮下来也是二哥先去服役,二哥干不?动了才轮到我们三?房的人。”
向老二冷笑道:“这些年?你拿着家里的银子在城里花天酒地?,读书也读不?成,我在家从早忙到晚侍奉父母养着这个家,挣的银子都是紧着你和二郎在城里花,按理说你享了那么久的福,也该你为这个家出点?力了。”
向老三?:“从早忙到晚,我看未必吧,家里几亩田地?都是大房的人做的多,我平日回来见到二哥都闲得紧,哪里像我和五郎在城里起早贪黑念书费脑辛苦。”
兄弟两人吵来吵去,吵得老向头夫妇脑仁痛,一时候也想不?出什么办法?。
却听一旁的向大郎道:“都不?去,那就大房那边继续出人。”
想起被大房搅乱了婚事的计划,向大郎如今还耿耿于怀,他母亲周氏也跟着咬牙切齿,“就让大牛去,他长得比大郎还高,凭啥不?让他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