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回魏家村(2 / 2)

加入书签

余家大嫂听着余学文的话立马甩开他的手,气到浑身发抖,眼睛通红,语带哭腔。

“余学文你个没良心的,我为这一文钱扣扣搜搜是为了谁?你考了这么多年,一次都没考上,家里早就没钱了,你前两天又说要去考府试,就要凑三两银子出来,我是不是凑出来了!可怜我年年回娘家借米,周围亲戚都借遍了,就为了你去考秀才,你竟然说我无理取闹?我命苦啊……”

余家大嫂抹着泪冲余学文尖声大喊,紧接着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一边哭一边骂。

此时已无人去管一旁的魏家,魏平安拉着离余家大嫂最近的阿奶和娘,后退几步,看着前方的余家人。

四周众人的讨论声也是滔滔不绝。

“哎,就为了考上一个秀才,弄得家里一贫如洗,真是不值得。”有的摇头不支持。

“可是秀才公确实好啊,谁家不想出一个秀才公,可就是那个余学文考了三十多年,真不是那块料,除非文曲星照着他,否则他这辈子怕都是考不上了。”有的只觉得余学文能力太差。

“是啊,要是我家小子里面能出一个秀才公,那该多好。”有的寄期望于后代。

“可是供不起呀,真的供不起,余家当年还算是有钱,现在这副模样,当真令人惋惜。”有的则是惋惜花费的金钱。

四周人群越来越吵吵嚷嚷,余学文受不了。

感觉他读书人的面子都要被丢尽了。

“好了!还要丢脸到什么时候!”说着余学文掩着脸拉起余家大嫂,羞愧地跑回家去。

像极了败逃的野犬。

魏家众人互相看着,一脸懵然。

万万没想到事情是这样解决的。

看着周围还未散去的人群,以及阿奶身旁剩下的葵菜,魏平安倒是眼前一亮。

“各位婶婶伯伯,看看这最近新采的春葵,三文钱一斤,这可是古诗中的葵菜,买点回去给自家孩子尝尝,说不定就沾上文气,以后考个秀才公回来……”

人群的目光顿时转移到魏家人卖的菜上。

“给我来一斤。”

“我要两斤!”

“……”

阿奶刘氏带着娘王氏、大伯母黄氏和三叔母小刘氏,四人手忙脚乱,卖着从魏家村带到桐乡县的东西。

直到聚集人群离去后,魏家人带来的东西快也卖得差不多了。

把空的布袋子收好回到之前的空地上,魏家人乐得合不拢嘴,阿奶刘氏更是乐得一个一个数着铜钱。

“野菜三文钱一斤,一共卖出去三十二斤,一、二、三……赚了九十六文。”

“鸡蛋五文钱一个,一共十三个鸡蛋,一、二、三……赚了七十五文……”

听着阿奶刘氏的话,魏平安并不因为鸡蛋五文一个感到惊讶。

他在翻资料时曾看到过,古代的鸡和前世现代的鸡不一样,古代的鸡产量极低,甚至有一个月都才下一两个鸡蛋的。

所以古代的鸡蛋相当珍稀,价格也贵,甚至是算到荤菜里面的,像魏家一般只有大日子的时候才会拿出来吃一两个。

而魏家就两只鸡,这十三个鸡蛋还是从正月一直存到现在来的。

只是魏平安在为他方才的事感到心慌。

事实上魏平安是故意显现出他识得一些字的样子。

回来路上,魏平安就决定在回去后透露出他认得字,甚至还准备好了一个故事,就是为后面卖药材和想要读书的事情做铺垫。

可魏平安没想到机会来得如此巧合,就像冥冥之中有老天爷眷顾一样。

魏平安也一直等待娘她们询问。

可魏家的大人好像都心有灵犀似的,并没有提及魏平安为什么认得字这件事。

又等了一会儿,太阳正挂在中央,出去逛的魏家小辈们也回来了,身上多多少少拿着些新物件。

就连惴惴不安的魏平安看着小妹魏苗的头上戴着的新头花,也好奇地向阿姐魏喜询问,才知道是阿姐把自己的钱给了小妹,让她买了那支碎布做的浅红色头花。

紧接着,太叔公他们赶的驴车也过来了,上面装着满满一车桑苗。

就是阿爷大伯和其他另外几人没有回来。

让众人有些担心。

等到太阳开始西移,阿爷大伯才匆匆赶到,只是布满灰尘的脸上有着明显难以撼动的笑容,显然收获很大。

后来归来的村西的魏西、魏有树家,还有王家的人,也大多如此,不过大家都有默契地没有开口交谈,而是麻利地准备好驾驴车回去。

一路上,魏平安明显感觉到大家都赶得都快,恨不得马上回到魏家村的样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