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3回魏家(2 / 2)

加入书签

像是什么翻修屋顶、做家具之类的。

还专门在离魏家隔壁搭了个木料房,在里面存放工具和各种木料。

“安哥儿?”

正在晾晒着药材的刘氏隐约听到她三孙子的声音,立马抬头向外观望,结果真的看到已经三月多未见的三孙子,魏平安。

她顿时一脸欣喜,连忙将手中药材放下,来到魏平安身旁,左瞧瞧右看看魏平安,然后心疼地说道:“长高了,也瘦了,赶晚就把家里那只老母鸡杀了,好好给我们家安哥儿补一补。”

正所谓老人看孙子,越来越喜欢。

尤其是魏平安离家已经三月,读书又好,学堂内常常是前几名,要知道那可是县上的学堂,刘氏心里越是满意,于是对魏平安更加关心。

所以即使是能卖上百文一只的鸡,刘氏心头也是毫不犹豫就说炖掉。

“那简直太好了!只是阿奶,大哥阿姐他们怎么不见了,还有大伯母她们,晚上得等他们回来一起吃!”魏平安高兴地回道。

毕竟谁能拒绝放在嘴边的肉。

何况魏家也不再是之前那个连一文钱都斤斤计较的普通农户。

靠着阿爷他们在各地奔波贩卖药材,除去车马成本和收药材的成本,再加上家中零零碎碎的其他收益,魏家如今保底下来每月也能挣个八、九两。

虽然看着和当初卖药材的二、三两相比只多三倍,但当初魏家可是十六口人齐上阵,相比之下已经好上太多。

“你大哥去给人打柜子,要晚些时候才回来,三喜、小河和江哥儿他们都在织房里,就在一里地远靠河边石桥那边原先的旧屋,春哥儿前两月重新修缮过,给三喜她们用。”刘氏回答道。

从前年开始魏家生活逐渐变好之后,他们便开始为家里孩子未雨绸缪,虽不能说全如安哥儿一样去读书识字,但也至少得送孩子们去学门手艺。

于是。

魏家给老大家的平春在镇上木匠又添了一笔束?钱,惹得老木匠当场说要把手艺交给魏平春,没让他继续打杂。

而平夏则是跟着他爹他们一起辗转各地去卖药材。

老三家的平江也在今年被送去读书,按老三家小刘氏说的,在离村子不远的庙镇钟秀才开的学堂那里读书。

而家中女娃,刘氏记得前两年老大家的一直在提什么绣艺绣坊,便按黄氏所说,先送了秋娘去学习绣艺,然后再教给三喜、小河她们,如此一来,日后也能靠绣艺赚钱。

“好嘞,我知道了阿奶。”魏平安回道。

然后魏平安将阿娘和他带回来的吃食和其他东西,除去他专门给小妹她们带的零嘴儿,都提到堂屋里,交到阿奶手中。

在一切收拾稳妥之后,便前往河边旧屋。

河边旧屋。

魏家新翻修的织房里。

魏平安刚靠近便看到阿姐魏喜,她正端坐在应该是大堂哥制作的简易绣架旁,面前则是着紧紧箍好在绣架上的绣布,手中绣针在布料上面来回翻飞。

而旁边,他的小妹魏苗也拿着一个巴掌大的竹制圆绣棚。

只是一张小脸皱成一团,才落下一针,一双圆溜溜的眼睛便忍不住到处转。

不远处则是二堂姐魏小河和被二姐监管着正在苦兮兮读书的魏小四。

“哥哥!”

四处张望地魏苗最先发现魏平安,立马欣喜地喊道,声音脆生生的。

看着小妹魏苗,魏平安面上不自觉地露出几分笑意,显示心情很是愉快。

小妹今年刚满六岁,这两年魏家吃食丰盛不少,相比较起前两年,已经长高不少,但在魏平安心中,小妹还是那个整天跟在他们身后的小团子。

于是他轻咳两声,上前。

从后面藏着的布袋里给她看里面的一大堆零嘴儿。

梨干,饴糖、蜜枣儿……还有各种糕点。

逗弄起小妹。

“想吃吗?”

“想!”魏苗双眼亮晶晶的,连忙点头。

“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