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第28章(2 / 2)
可一切悔之晚矣。
王侍郎转瞬就被喊进来的护卫押走。
奉天殿内,也只剩下盛元帝和太子朱宸两人。
想到太子对于王侍郎的处理,盛元帝还是提醒道:
“宸儿,当断不断,反受其害,这王侍郎和他背后的河西党,此次无意露出缺角,定要剪除其部分羽翼,你切记多加督促,多跟齐英等人学习。”
“儿臣明白。”太子朱宸回道。
说罢,两人重新回到原位,翻阅起奏章。至于让太子协同批阅奏折,在盛元帝看来,这并不算什么,甚至更加满意,太子每多一分经验,未来监国时他就愈加放心。
只可惜大兴这两年国库还不充裕,还支撑不住他的想法,如若不然,他早早就让太子监国,而不是去推行什么劝桑令,靠丝绸和海禁去获得银钱,充盈国库。
而另一边,太子朱宸却看到一份不同寻常的折子。
大兴的奏折分两种,一种是题本,言及公事,需要上奏人加印,必须经由通政司复写,再转送至皇帝批阅。另一种是奏本,言及私事,可直接上奏皇帝批阅。
而这宁北巡抚上奏的,正是一份加急奏书。
说是云阳桐乡县有魏氏兄弟二人向代知县张廷和上交一种新式飞梭织机,用其织布,效率基本成倍提升,云阳知府觉得其有益于朝廷,连夜请求宁北巡抚直接上奏。
飞梭?织机?
朱宸对这个颇感兴趣,于是在看完桐乡县上奏的折子后,连忙将其递给盛元帝。
“父皇,宁北桐乡县有魏氏两兄弟上呈新造飞梭织机,据其代知县张廷和所言,织布效率十倍于从前。”
若真是如此,他们向外承诺的五十万匹丝绸,或许能提前交货,获得银两充盈国库,不用再等个两三年去准备。
毕竟按奏折所说。
新飞梭织机,效率以倍计数。
“织机,宁北?”
紧接着盛元帝翻看奏折,也郑重起来,沉思片刻说道。
“先命人找工部及织造司,让他们着手进行测试,若效率真是如此,即刻推行至两京九省各织造局,督促各局积极准备,争取年末将五十万匹丝绸完成。其余人等一律重赏。”
“宸儿,剩下的由你来督办。”
“是,父皇。”朱宸应道。
不过他们也是万万没想到,这新织机不是出于老牌织造盛地江左、江右两省,而是出自宁北。
要知道宁北虽州府甚多,但其中大多都还是军民府或改土归流的土司地盘。
不过盛元帝却似想起什么,思索道。
“云阳府桐乡县,朕记得都察院有个黄永御史,原籍便是这里,还有河西王家原籍,两者似乎就在宁北、河西交汇处……”
紧接着盛元帝看向朱宸,说道:“攘夷之道,必先安内。宸儿,你去找黄永,就说朕准他回乡休病假三月,让他好好准备。”
“父皇,这暂时不行,之前下令征书,黄御史已被借调至翰林院,督察大典编辑事宜。”朱宸提醒道。
“换了。”盛元帝一皱眉。
“宸儿,你去把陈道善给朕从道观叫回来,就说朕说的:人都清闲一两年了,再敢称病朕就把他道观扬成灰。然后让陈道善去督察大典编辑事宜。”
陈道善作为他建朝时的老人,本身能力也不俗,偏偏要去建什么道观,盛元帝一直想着把他薅回来,如今也是借势而为。
“是。”朱宸回道。
七月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