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4酒后乱言(2 / 2)

加入书签

她道:“郑琅和孙远如何牵扯其中?”

林殊道:“不管是当年还是现在,郑家和孙家在朝廷都有几分分量,不过家风清廉,洁身自好。当年的昭鸣事变有大臣为了巴结郑孙两家,在大规模顶替事件中做了手脚,让本来落榜的郑琅和孙远上榜,顶替了二甲二十三名和三甲第八名的名额,赐“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姜芜明白“进士出身”这几个字的含量,又为当年被顶替的无辜学子可惜。

“后来在父辈荫蔽下官运亨通。”

“昭鸣事变持续到正德十八年结束。虽然拨乱反正一部分,但还是有许多真相掩埋。”

“郑家和孙家知道真相,可事情已经过去五年,尘埃落定。他们暗地调查过被顶替的学子,不过一无所获,或许死了,或许隐姓埋名有了另外人生。总之,他们在知情的情况下依旧顶替名额,提心吊胆的过了这么多年。”

姜芜道:“被郑琅孙远顶替的人可查得到?”事情过去了二十年,而且被刻意抹去,姜芜不报多少希望,可还是忍不住期翼。

林殊浅笑,眉目清朗。

“你说巧不巧,被郑琅和孙远顶替的两个,一个徐?,一个崔仲儒,都和镇北侯府有关。”

姜芜一惊,还有这重缘故在里面?

不由心一紧,难道那时候父亲就有了不臣之心?

还是他父亲也参与了其中?

心思千回百转,身体发凉,呼吸也紊乱了。

林殊靠在椅子后背,枕着软枕,让自己舒服些,“你担心什么,又不是坏事。”林殊突然停顿,话锋一转,提起了另一件事。

“我帮了你这次,也算是临危受命,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你需得答应我一件事。”林殊敛起笑,正经严肃起来。

姜芜自嘲,“我都自身难保了,如何帮得了你?”又想起那卷无字圣旨,道:“我尽力。”

林殊却不然,“你可以。”

又补充:“这件事,除了你,我不信别人。”他眼神一闪而过的悲怆,转而被凉薄代替。虽然依旧温润,但姜芜知道,那双与谁都亲近的眼底是谁都接近不了的冷漠。

林殊道:“日后,保我林家,”他似乎有些哽咽,眼睛微微下沉,“无论如何,保住我父亲,林有淮的性命。”他唇角微颤,抬眸坚定的看着姜芜,等她回答。

姜芜疑惑,林家为大周首富,现在又顶着皇商的名头,虽然惹得世家百官厌羡,但有沈清安撑腰,谁会在太岁头上动土?

更何况沈清安和林家,各取所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沈清安,大周都需要林家财力上的支持。

她觉得林殊今日古怪,说的话也莫名其妙。不过她无暇分心,只点头应道:“我答应你。”

林殊舒了口气,脸上重新挂上笑,缓缓道:“崔仲儒现下就在侯府。”他的话在姜芜身上重重一击,她怎么不知道府上有这么个人!

“你说他在侯府?”姜芜惊起,忽然意识到失态,平稳下来道:“入宫前,府中一切都由我携助母亲打理,我如何不知镇北侯府什么时候多了这么个人。”

林殊轻笑,“他化名宋良才。”

宋良才!

姜芜恍然,是三弟的教导先生!曾一度夸赞三弟是可造之材的宋先生。

其间姜芜曾旁听过两节课,不过实在提不起兴致也就作罢。但平心而论,宋先生博古通今,学富五车,无论是典故还是时事都有自己的独到之见,每每说出来针砭时弊,一针见血。姜芜那时也奇怪,这样博学多才的人为何只屈居在一个侯府做个教书先生?

现在想来,原来如此。

林殊道:“机缘巧合,你父亲救下崔仲儒,欣赏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