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34进城(2 / 2)

加入书签

闫妍的牙齿可吃不了这玩意,俩眼珠子盯着人,瘪着的嘴,可让人心疼。

“奶给你吃蛋卷!”

耿老太太牙也不好,切身体会到眼馋嘴却不能吃的感觉,牵着孩子进屋。

因年纪增大而驼下背,拉着一岁多的孩子,倒刚刚好。

“喵~”

毛色鲜亮的三花跟在人后头,轻巧地溜进屋。

“刚炸的酥肉呢!”

边月略转头往后招呼,手里的笊篱抖动,油哗啦啦掉落回锅里,在筲箕上沥油,又捋干净多余的碎渣,再炸上一锅。

晚饭,老太太坐在逐渐熟悉地租客中,脸上只乐呵。

她在这里呆了二十年,虽然桃李不少,一个人独守在这屋子里,也寂寞寥落。

桌上正中间是小鸡炖蘑菇,家里顾不上的几只鸡只留下蛋最勤的俩带到院子养,给知青们了俩,还有只杀掉在眼前。

鸡架骨还躺在灶上的盆里,泡出血水。

一碟酥香的小酥肉最受孩子们的欢迎,咬开酥脆的外壳是爆汁的鲜肉。

麻辣鲜香的麻婆豆腐顶端是翠绿的葱花,颤颤巍巍地任由勺子送进嘴里,入口即化。

边月还挤出几筷子粉嫩的里脊肉,沾粉在油锅里划散后,用泡椒、葱炒出鱼香味,多加些木耳、胡萝卜丝,同肉丝均匀染上香喷喷的红油,装盘放在一碗南瓜汤旁。

最后做的一批野菜窝窝头,夹上下饭菜,别说牙不好使的闫老太太,闫妍都能吃好大几口。

红油诱人却不辣,极致的香气,丰富的滋味,没人不满意。

最后咬一口软烂的南瓜,满口清香,汤水清冽。

吃得肚饱的人帮忙洗刷,边月靠在墙上歇息,晚上还得忙着继续熬汤。

王家屯地里活都没了,俩人安心住公社里,将生意做起来。

焯水后的骨头在锅里,扎好的料包躺在旁边。

“月啊,先前还好搞骨头,这会儿冬天谁家不想喝口热骨头汤,也没法子天天搞来啊!”

刘婶坐在灶前,小心控制着柴火的燃烧速度。

“...先卖着,等有骨头再卖呗。”

边月小声说着,打算走一步看一步,大不了从系统商店里兑换骨头来就是。

里屋的闫洋已经睡着,明儿还得上学去,老太太这会儿还精神烁烁地听着俩人对话。

“我有个学生肉联厂的,保不齐能有棒骨,就是要跑县里去。”

[这是什么?金手指啊!]

[每天羡慕一次主播的运气,吸吸吸!]

[直接拉一车回来,反正冬天又不怕坏。]

[哪有白来的午餐,只是没标价而已。]

[工商局万一哪天脑抽又来查,主播可说不出来历。]

连着卖了俩天羊肉粉,边月准备停业,同对面卖饼子的老太太说了声,回村子里找王添禄开了介绍信。

在十月中的寒风中,俩人各花了五毛买票,坐上前往县里的汽车。

闫妍和闫洋被托付给耿老太太。

边月和刘婶赶早,挤到前排窗户边的俩位置上,布兜放在胸前,用空空的背篓压住,啃着窝窝头,等挤满人的汽车发车。

不止她俩吃早饭,还有啃苞米的,吃蘸酱菜的,那味道可大,扑棱着的鸡在挣扎,热热闹闹的一车,很快朝县城进发。

只开了个小缝透气,沿着平直颠簸的土路,慢慢远离连绵的山,这会儿层林尽染的山林格外美丽。

前头一望看不到边的路,看得人眼累,不多时,两眼眨巴眨巴睡着,怀里的背篓还紧紧抱住。

旁边靠在椅背边的男的左右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