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万象佛四(2 / 2)

加入书签

院中剩下三人见此情形,面面相觑,“他不知伏樗已死吗?”

雁姑叹口气,“十年前,他本想去外面寻伏樗,爹娘管不了他,便将他锁在家中。锁了半月,他疯了。如今时而清醒,明白伏樗已死,与我好好过日子;时而疯傻,以为我是伏樗。”

孟厌听她语气全无抱怨,好奇道:“他把你当做其他女子的替身,你不会生气吗?”若温僖敢抱着她喊其他女子,她定会打他一顿,再搜刮了他的私房钱,一脚踹开。

“能做伏樗的替身,我极愿意。”

雁姑二十岁时,被夫家以“不事父母”的由头休弃,“那个负心人中了秀才,便打心眼里瞧不起我,觉我粗鄙不堪,做不了他的秀才娘子。”

被休回家后,爹娘兄嫂觉她丢脸,关门闭户,不准她进门。

后来,她流落街头,路遇同样被夫家休弃的伏樗。彼时,伏樗在一间凉亭中,与两位高僧辩论佛法。

亭外围了不少百姓,她兴起围了上去。

两位高僧认为伏樗是女子,言谈间对她多有轻慢。他们自诩为得道高僧,呵斥她该在家中守着佛龛供奉,不该抛头露面,与人讲佛。

伏樗不卑不亢,以《大宝积经》中的妙慧童女与《维摩诘经》中的天女为例,“佛法素讲平等。吾虽为女身,而非女也。成佛只在自性上用功夫,从不在男女形相上起差别。”[1]

高僧自知理亏,双手合十向她道歉后离开。

那时,雁姑身旁有一人,与旁人絮絮叨叨提起伏樗。

说她被夫家无故休弃,却未曾萌生死意,反而四处弘扬佛法,积善行做好事。

“凉亭外有一条河。当日,我原想跳河自尽。”

至亲之人皆不容她,雁姑寻遍世间,找不到一种活法。

只能投胎,重头来过。

可是在听闻伏樗的经历后,她放下自尽的念头。找到伏樗,求她帮一帮她,“她听我说完前生种种,自嘲自己甚至不如我,起码我离开夫家前,大骂了夫家全家一顿。而她,是流着泪背着包袱,默默离开。”

“雁姑,我去了少咸山。老祖对我说,如何向上,唯有放下。你愿意与我一道放下吗?”

伏樗放下与赵远弘的俗世情缘,一心为佛法奔走。

自此,雁姑住进她家,帮她照顾妹妹伏湫。

伏樗则随儋耳老祖,素食苦行,潜心修行,遵行戒律,广行一切善法。

“伏樗放得下弘郎,弘郎却放不下她,”雁姑听着房内两父子的咯咯笑声,凄凉一笑,“他时常跟着她入山听佛法。”

一来二去,赵家爹娘得知此事,又登门将伏樗羞辱一番,“爹娘带人破门而入,把伏樗的衣衫与佛经抱到祠堂烧毁。骂她妖言惑众,水性杨花。常在外借佛法为由,勾搭富家公子。”

雁姑抬手抹去一行清泪,“爹娘不知从何处,找来一男子。”那男子拿着伏樗亲笔所写的书信,言之凿凿说与她有染。

孟厌大惊:“你们便信了?”

她今日听儋耳老祖与雁姑所说,伏樗一心向佛,应是一个高洁的女子,怎会做出背离佛法教义之事?

雁姑看向她,微微动容,“他当众指出伏樗身上有一烫伤的印记。”

那印记在后腰处,非亲密之人,不会看见。

围观的百姓群情激愤,齐齐指责伏樗水性杨花,其心不纯,染污佛法。

自那日起,伏樗陷入绝望,雁姑时常能听见她在房中悲哭。

崔子玉听完,已是怒气冲冲,“赵远弘爹娘真不是东西!一而再,再而三的逼她,我瞧着,伏樗没准是他们逼死的。”

雁姑却摇头肯定道:“不是他们逼死的。”

那件事之后,伏樗又去过几次太平教。

几次之后,伏樗似乎重振生机。她离开前的那两个月,雁姑总能看见她捧着不同的佛经在窗前唱吟,眼中跃动着光芒。

伏樗离开的那日,异常平静。

“她找到我,交给我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