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银行布局(2 / 2)
本来应付几个外国领事就已经让于学铭有些苦不堪言了,结果随行赴宴的王兰那边儿还在不停给于学铭搞幺蛾子。
趁着于学铭正在应付一众领事,王兰直接凑到了商界大佬和银行业人士那一桌,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跟众人攀谈了起来。
还给自己安排上了一个于学铭的金融顾问,安布瑞拉银行青岛总行行长的头衔。
这顺口胡说的功力和于学铭有的一拼。
重点是所有人都信了,因为赴宴的银行业从业者,基本都是洋人,再不济也是华人行长,王兰标准的英文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再加上王兰这个小丫头,还给自己安了个耶鲁大学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名头,校史和老师之类的话题也是张口就来,更是加深了众人对她说法的信任。
毕竟王兰还真是这个学校的,只不过不是民国位面,也没有正经毕业。
至于接下来的事情就更魔幻了,王兰直接和一众银行业大佬,商量起了大宗外汇兑换的业务,甚至还谈上了条件。
等于学铭发现这件事情的时候,王兰那头眼瞅着就要和一群银行行长签合同了,差点儿把于学铭吓出一身冷汗来。
在这里就不能不提到一件事儿了。
一九二六年的货币兑换行业还是相当复杂的,无论是国内货币还是国际货币。
国内货币形式复杂很容易理解,各路军阀为了敛财,印制和铸造了大量劣质金属货币和军票之类的纸币投入到市场,以至于民间出现了一种名为“烟兑业”的行业。
而这个行业提供的服务,就是为市场上极为复杂的各种货币提供彼此的兑换。
含银量不同的各种银元银毫、大小迥异纯度不同的铜元,还有各式各样的纸币,兑换价格也是天差地别,还是实时变动的。
至于最后因为币制混乱吃亏的,自然就是广发的普通百姓了。
而国内外货币的兑换也非常麻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各国货币本位不同。
西方列强发行的都是金本位货币,而国内这边儿还一直是银本位的金属货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