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页(1 / 2)
徐老师微微一愣,“不好意思,我也年龄大了,有些想不起来了。”
“我,吴二朋!学校保安这个工作,还是您给我介绍的呢。”
徐老师这才回忆起来,之前有一次去学生家里家访的时候,看见了一个年轻人晕倒在地里,就找了人过来。
了解了一下情况才知道,这个年轻人身体比较弱,地里活又干不动。
这才给介绍到学校当门卫,没想到他这么多年还在学校干。
“是你呀,我还真没认出来,你能不能给我讲一讲为什么学校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这条件好了,怎么还哎。”
老吴跟着大家一起出了学校,一起往远处走了走。
才缓慢开口:“您也别难过,学校里还是有好学生的,但确实不争气的多了些。”
“现在学校里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爸妈全都去外地打工了,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没人管,再加上现在条件好起来了。
都有了手机,诱惑也多了,校领导也不在乎,本来就是贫困区,贫困校,又不要求成绩。
所以就总喜欢搞一些形式化的东西,除了有人来捐钱搞帮扶,他们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长期以往下来,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老吴看的还是比较透彻的,喻昭昭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
像城里的学生不看手机,可以去补习班、托管班、特长班,有老师看着写作业或者干这个干那个,参加各种活动。
最主要还是家长管的严,不会任由学生颓废的玩下去。
例如喻义,就经常被妈妈收拾的哭都哭不出来,还会给他规定要健身锻炼身体
哪怕是城里的学生,只要家长完全放任不管的,也很难走上正道。
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缺一不可。
这里不存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又是这么个态度可不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学生眼界短,在见识到各种乱七八糟特别刺激的东西后,觉得外面的世界比读书更有意思,心跑了,自然就不想读书了。
相比外面新鲜,有趣的世界,读书就显得格外枯燥,无味
喻昭昭又感觉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有些事情你哪怕知道原因,也没有办法去改变。
这些孩子们的父母,不外出打工怎么赚钱养家?
家里面的老人,文化水平本就有限,你让他们看个孩子可以,你让他们对孩子们谈教育?那就有些为难人了。
这就是一个难解的闭环。
“徐老师,别再捐款了,也别再寄东西过来了。”
“就没有愿意学习的孩子吗?那些东西愿意学习的孩子们也用不到?”
老吴可太了解徐老师的性格了,年轻的时候就很轴,为了劝一个学生不要中途辍学,连着跟那个学生跑回家了一个星期。
翻了一个星期的山,每天去学生家里做家访,一劝就劝到半夜,帮着人家学生家里干活,再走夜路返回学校,差点儿在山里被狼叼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