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0荀令留香(2 / 2)

加入书签

士大夫亦效之,香囊随身,翩翩君子之风尽显。

但先秦时期的香料,多限于本土草香,艾、萧、蕙、兰、桂、芷、茅等,自然之香,质朴无华。

及至西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始通;

南越归汉,海上丝路亦辟,商贾往来,络绎不绝。

《后汉书?西域传》载:“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在这时,异域香料,渐入中原。

其烟微香长,珍稀难得,遂成皇亲贵胄之宠,以彰身份之尊。

东汉之后,进口香料记载日增。

窦宪遣班超购良马苏合于大月氏,汉明帝后马氏倡俭,独不用香薰;

桓帝时,刁存口臭得赐鸡舌香,不解其意,以为赐死,悲泣告别,传为笑谈。

桓、灵之世,胡风盛行,香料愈贵。

汉灵帝于西园,以茵墀香沐浴,余香绕梁,渠水亦香,谓之“流香渠”。

如今汉末,也有不少人爱熏香。

郭婉清楚得很,如今的尚书令荀?,就是其中之一。

习凿齿《襄阳耆旧记》记之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席三日香。”

尚书令荀?的府邸,女侍执炉焚香,为令君熏衣,一时成为风尚。

其实魏文帝曹丕,成年后亦好此道。

等到日后,曹丕为迎美人薛灵芸,路焚香以待;熏衣过甚,马惊堕地,伤其膝,而曹丕亦不改其乐。

可见如今香料是多么受追捧。

魏晋以后,熏衣成风,名士皆尚之。

颜之推《颜氏家训》云:“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宫廷之中,香方秘传,如“汉建宁宫中香”,集诸香之精,用料考究;

葛洪《肘后备急方》载“六味熏衣香方”,香且益身。

西晋石崇,富可敌国,厕中亦有美婢持香囊侍立,刘?误入,以为内室,笑谈一时。

石崇奢侈,麝香甲香,皆用于厕中,侍女持囊,更添奢华。

驸马王敦,虽见惯世面,亦有尴尬之时,误饮澡豆为干饭,方知宫廷之奢。

襄城公主虽贵,于石崇之甲煎粉、沉香汁,犹有不及,洗手之奢,可见一斑。

如此种种,皆香料的魅力。

郭婉未明言此香方或为荀?所用,但娄圭亦未觉有异,足见此方荀?还未于今世使用,他们尚可拿来一用。

郭婉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