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95脱却丧裳(1 / 2)

加入书签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全本免费阅读.cc

昔孙策雄踞江东之时,已闻庐江皖县有桥氏二女,姿媚绝伦,名动四海。

遂与挚友周瑜,同诣桥公门前,愿结秦晋之好,卒各得大桥、小桥二佳人,一时传颂千古,史册昭昭,令人欣羡。

当初孙策与大桥是多么的羡煞旁人,如今大桥夫人的际遇就多么让人怜悯。

因为,成亲仅逾四月,孙策遽然仙逝,大桥亦随之而嫠。

孙策既殁,大桥的境遇殊为可悲。

以策之子嗣尚幼,未能承继江东之伟业,而大桥之美艳,又易招嫉妒与祸患。

曹操曾垂涎二桥之姿色,私誓曰:“吾愿荡平四海,以成帝业之基;亦愿得江东二桥,置之铜雀台中,以娱晚岁,虽死无憾!”

由此可见,二桥的倾城之姿,魅力无双,诸葛亮亦曾借此为由,挑拨周瑜之怒,共谋抗曹大计。

至于江东的基业承继,孙策已预为筹划,悉归孙权之手。

而大桥与今之徐氏相类,皆无嫡亲子嗣。

孙策仅有一庶子,名曰孙绍。

今大桥独居江都,悉心教养孙绍,其中甘苦,唯有自知也。

不过孙权犹疑忌未消,既虑其子长成后受人蛊惑而图大业,复恐大桥的美色为江东招来祸端。

故,孙权终将大兄孙策妻儿逐出吴郡,迁往江都,远离孙吴的权力漩涡。

称帝之后,孙权封孙策之子孙绍为“吴侯”,旋又改封为“上虞侯”。

陈寿在《三国志》中,曾讥孙权曰:“割据江东,策之基矣。而权之尊崇未至,策之子仅得侯爵,于义实有不足。”

此言之意,乃谓江东之天下,实为孙策所创,而孙权对其后裔的关照,殊为吝啬。

孙绍之爵,仅止于侯,于理义上,实有亏欠。

闻郭婉言及桥夫人,徐夫人神色黯然,怔然良久。

数日之前,徐氏还与夫君孙翊,言及此可怜的早寡兄嫂,且欲待丹阳局势稍安,便往江都探视嫂嫂,相陪数日。

岂料仅隔数日,彼亦步嫂嫂之后尘,痛失夫君矣。

“步桥夫人后尘?此言何解?”

徐夫人聪慧过人,自不难揣度己身当下之境,恰似当年小霸王殁后之大桥。

但是,虽境遇相仿,然徐夫人不解郭婉所谓“步其后尘”之意。

盖因徐夫人自觉与大桥似有不同之处。

大桥孀居江都,昔日乃江东之主母,曾有“龙驭”之继,而今徐氏则为孙权弟妇,宗理上于孙权并无大患。

郭婉淡然言之,并无恫吓之意:“正因桥夫人乃讨虏将军之兄嫂,故将军或有照拂。而夫人仅为弟妇,讨虏忙于俗务,恐难周全。”

孙权之所以稍护大桥,乃因其存在或撼动己身的地位,而徐氏则微不足道,其日后之境遇,全凭天命所归。

孙权忙人一个,无暇顾及于她。

徐氏闻言,却不上当,摒弃脑海中纷扰之思,继而启口问郭婉道:“吾若连此等自救之策皆无,活之亦无用。且夫君已逝,城中人心惶惶,若以健奴护我出城,更添忧恐。”

徐氏并未被郭婉牵着鼻子走,不过也洞悉了戴员与妫览掌权后丹阳的局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