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坦白(1 / 2)
《青史为聘(原名:青衣记)》全本免费阅读.cc
夜深人静时,大理寺唯有最里间的厢房灯火通明。
裴昭坐在案前,看着堆叠如山的卷宗,凝眉苦思。
崔珩让她查的杜谦案,和他本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杜谦死前的三日内,在长史府见过崔珩;被杀当晚,崔珩又恰巧经过他遇刺的巷口。
世上不会有如此巧合。
更何况,杀害杜谦的刺客是赤罗国人。当年崔珩奉崔隆裕之命北上迎敌,接连屠了赤罗鞍毕、奚骅、玉落三座城池。赤罗百姓对他恨之入骨。
这刺客去杀崔珩还差不多。
此外,杜谦还见过另一个京都官员??吏部员外郎,杨赋。
这杨赋是广宜长公主的驸马,年轻时因为画柳闻名,是京城四大丹青手之一,被称为“杨柳公子”。
裴昭吹灭灯烛,往丰邑坊走去。
翌日,还是得去晋王府一趟。
晴空万里,旭日高悬。
裴昭抵达王府时,崔珩正在校场射箭。修身的灰青色箭衣勾勒出青年劲瘦的腰线,瓷白的手指下,描金的七石弓如月般张开。最后一箭穿过靶心时,远方隐约可见的箭靶轰然倒地,激起尘埃阵阵。
崔珩放下弓箭,问道:“袁姑娘会射箭吗?”
“会一些。”
射艺是君子六艺,裴昭从小就跟着裴东野学过,当时在年轻娘子里,箭术也算不错。
崔珩笑了笑:“卫婴,带姑娘去选把趁手的弓箭。”
不远处的兵器架上摆放着数柄良弓。
在数把雕花繁复的弓箭之中,有一把乌色格弓极是不同。弓柄上的朱漆描金脱落殆尽,看上去被弓主人用了多次,想必就是崔珩最为趁手的弓箭,传闻中的“裂帛”。
裴昭看了一会,目光落在二石力的红漆檀弓上。
上回被郑霁青踢得左肩青了一片,十天半月过去,抬手时仍旧酸痛不已,大概只能拉得动这把。
百步之外,新的箭靶已经安好。
裴昭握着弓走回去,问:“殿下,那把乌色格弓是叫‘裂帛’吗?”
崔珩微微一愣,问道:“怎么了?”
裴昭一边摆弄着手底的檀弓,一边道:“箭声清厉,犹如裂帛。那是大周最好的弓。听说赤罗国的太子,便是死于裂帛之下。”
崔珩看向她,眼底噙笑:“但它不是裂帛。袁姑娘若是有其他的话,可以直说。”
调试好弓箭,裴昭看着他,继续道:“七年前,殿下曾屠了赤罗国鞍毕、奚骅、玉落三座城池,赤罗子民对殿下恨之入骨,屡次派人刺杀殿下。我猜那赤罗国的刺客原先想杀的也是你。但不知为何,却杀死了杜长史。其中原委,我暂时没想明白,但肯定和殿下关系不浅。”
崔珩从箭筒中拾起一支白翎羽箭,将箭尾递过去:“袁姑娘好聪明。”
裴昭望着手中的羽箭,皱眉道:“但愿殿下是真心夸赞。还有,我翻了快一个月的卷宗,得出的尽是些殿下知道的东西。殿下是真的想让我查清楚杜谦案么?还是说,殿下在耍我?”
青年垂下眼,睫羽长而翘,投下淡紫色的阴影,过了一会,重新抬起眸:“本王怎么会耍你。……本王想看姑娘射箭。射完箭,就告诉你其余的事情。”
烈日下,裴昭开始执弓试拉,但每当施力时,左肩便痛得冷汗直冒。
十五岁时,她能拉得动三石弓,但今日即便是二石弓,一时也难以拉开。
裴昭摇了摇头:“我箭术不好,拉不动。”
崔珩平淡道:“不是拉不动,是身上有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