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第一章 兰城县令(2 / 2)

加入书签

*

兰城,地处夜国南边,临边疆百余里,常住户数不到五百,因其交通闭塞,既非与官道相连,又不与水路相通,一年到头除了秋日枫叶红后会有几个文人诗客来寻找灵感提几首酸诗之外,平日鲜少有人问津,一直以来整个镇子都十分冷清,商贸不通,经济自然亦十分凋零。

长久以来,这里家家户户都靠经营着自家的小本生意或是田地来支撑整个家计,如不遇上天灾人祸,属于既饿不死,也撑不饱的境地。

这城镇既小又寒碜,前不达村后不到店,要经济没经济,要发展没发展,若非地图上落了这“兰城”两个字,怕是早就为外人遗忘。

但是,虽然外面的寻常百姓许是不多知这处旮旯地儿,这小城镇在京城达官贵人中间却是处“名地儿”。因为,京城有这么个不为大家明面流传的常识,只有那些没眼色惹了上头不高兴的倒霉家伙才会被“发配”到这地,只要是被“发配”到这处的官员,若非重新找到了靠山,一生的仕途将止于此。是以,这么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在这处埋没了一身才名。

不过,这小县城民风倒也淳朴,街坊邻里之间多半友好,就是有那么一点点嫌隙的,也多是大路朝天各走半边,老死不相往来,不至于惹出什么人命官司出来,是非相比别的城镇少了很多,倒是教人省心,是以,对于那些看透了官场黑暗,打算做个闲散官员的人来说,也算是不错的清闲地儿。

因这处经济实在不景气,即便是出了名的大户人家,也只算是其他城镇小户中的小户,钱财基本没啥富余,江洋大盗之类的都很少光顾这里,这么几年来,唯一为人所知的还是发生在前几日的,据说是一个过路的倒霉小贼,因为手头实在是紧了,想趁黑在县衙里摸几文钱买个馍馍充饥,却不巧正好被眼尖的张捕头逮着,然后被县太爷下令脱了衣服吊在大街上三日三夜受着一众百姓的目光洗礼。

这事儿一下就在兰城传开了,百姓们本就见不得这种偷鸡摸狗手脚不干净的人,闭塞久了对外人也是排斥得很,面对这吃了狗胆子的贼人,又是扔烂鸡蛋又是泼洗脚水的,硬是让一条街似菜市场般热闹。好在张捕头及时将那整得可怜兮兮的小贼给带回了县衙,不然,怕是再过两日,不吃不喝被人这么整来整去,他小命休矣。

就似一小石子儿落入一片波澜不惊的死水,涟漪荡了几圈,一切复又归于平静,兰城百姓的生活又步入常轨,继续嚼着那些经久不衰的话题,比如,这兰城新上任的年轻县令??楚莫言。自从这人再次出现在兰城,就一直是众人茶余饭后的话题中心。

要说起这人,那就比那偷东西的小贼有意思多了,这人身世太是“特别”,不光是从这兰城出来的,还是楚家老爷子年轻时在外面和野女人乱搞弄出来的私生子……私生子啊?这还构不成话题啊?

兰城民风本淳朴,于男女大防甚是讲究,是以,对于这位私生子县太爷,不仅楚家的主母夫人一直不待见他,乡里街坊也很是不待见他。

即使这楚家的私生子突然有了些出息歪打正着中了个进士,又当了这么一个小小父母官,稍稍让人诧异,大家表面上对他态度有所好转,实际还是打心里瞧不上他,更别说稍微有点家底的人愿意将自家女儿嫁于他了。

不同于对待这个不及弱冠的年轻县令的态度,兰城的百姓倒是很喜欢他身边的两位捕快。一个是楚家的长子楚成风,另一个身份有点神秘,叫张君华,众人除了知道他是跟着县令一起回兰城的,关于他的一切其他信息全然不清楚。

这两人长得可算是一表人才,不仅人高马大,又有着一身俊俏的功夫,一个少言老实,一个潇洒不羁,将方圆百里的姑娘迷得是魂不守舍,俨然就是整个兰城大家小户各家夫人老爷心目中的乘龙快婿人选,不少三姑八婆一天到晚算计着怎么将这两个优秀的年轻人拐进自家。

于是,从他们来后,这兰城就开始“不甚太平了”,每日都有那么些譬如猪狗鸡鸭失踪的非得告官的“大事”发生,且不说这些“城府深厚”的百姓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