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2 / 2)
她母亲把拖鞋拿来放在床前,熄灯上床,听那边房里祖母又高一阵低一阵发出了鼾声,母亲便又在黑暗中叹了口气,和曼桢说道:&ldo;你刚才听见的,我劝她拣个人嫁了,这也是正经话呀!劝了她这么一声,就跟我这样大发脾气。&rdo;曼桢半晌不作声,后来说:&ldo;妈,你以后不要跟姊姊说这些话了。姊姊现在要嫁人也难。&rdo;
然而天下的事情往往出人意料之外。就在这以后不到两个礼拜,就传出了曼璐要嫁人的消息。是伺候她的小大姐阿宝说出来的。他们家里楼上和楼下向来相当隔膜,她母亲所知道的关于她的事情,差不多全是从阿宝那里听来的。这次听见说她要嫁给祝鸿才,阿宝说这人和王先生一样是吃交易所饭的,不过他是一直跟着王先生的,他自己没有什么钱。
她母亲本来打算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因为鉴于上次对她表示关切,反而惹得她大发脾气,这次不要又去讨个没趣。
然而有一天曼桢回家来,她母亲却又悄悄地告诉她:&ldo;我今天去问过她了。&rdo;曼桢笑道:咦,你不是说不打算过问的么?
她母亲道:&ldo;唉,我也就为了上回跟她说过那个话,我怕她为了赌气,就胡乱找个人嫁了。并不是说现在这时候我还要来挑剔,只因为她从前也跟过人,好两次了,都是有始无终,我总盼望着她这回不要再上了人家的当。这姓祝的,既然说没有钱,她是贪他什么呢?三四十岁的人,难道还没有娶太太么?&rdo;她说到这里便顿住了,且低下头去掸了掸身上的衣服,很仔细地把袖子上粘着的两根线头一一拈掉了。
曼桢道:&ldo;她怎么说呢?&rdo;她母亲慢吞吞地说道:&ldo;她说他有一个老婆在乡下,不过他从来不回去的。他一直一个人在上海,本来他的朋友们就劝他另外置一份家。现在他和曼璐的事情要是成功了,他是决不拿她当姨太太看待的。他这人呢她觉得还靠得住‐‐至少她是拿得住他的。他钱是没什么钱,像我们这一份人家的开销总还负担得起‐‐&rdo;曼桢默然听到这里,忍不住插嘴道:&ldo;妈,以后无论如何,家里的开销由我拿出来。姊姊从前供我念书是为什么的,我到现在都还替不了她?&rdo;她母亲道:&ldo;这话是不错,靠你那点薪水不够呀,我们自己再省点儿都不要紧,几个小的还要上学,这笔学费该要多少呀?&rdo;曼桢道:&ldo;妈,你先别着急,到时候总有办法的。我可以再找点事做,姊姊要是走了,佣人也可以用不着了,家里的房子也用不着这么许多了,也可以分租出去,我们就是挤点儿也没关系。&rdo;她母亲点头道:&ldo;这样倒也好,就是苦一点,心里还痛快点儿。老实说,我用你姊姊的钱,我心里真不是味儿。我不能想,想起来就难受。&rdo;说到这里,嗓子就哽起来了。曼桢勉强笑道:&ldo;妈,你真是的!姊姊现在不是好了么?&rdo;
她母亲道:&ldo;她现在能够好好的嫁个人,当然是再好也没有了,当然应当将就点儿,不过我的意思,有钱没钱倒没关系,人家家里要是有太太的话,照她那个倔脾气,哪儿处得好?现在这姓祝的,也就是这一点我不赞成。&rdo;曼桢道:&ldo;你就不要去跟她说了!&rdo;她母亲道:&ldo;我是不说了,待会儿还当我是嫌贫爱富。&rdo;
楼下的两个人已经在讨论着结婚的手续。曼璐的意思是一定要正式结婚,这一点很使祝鸿才感到为难。曼璐气起来了,本来是两人坐在一张椅子上的,她就站了起来,说:&ldo;你要明白,我嫁你又不是图你的钱,你这点面子都不给我!&rdo;她在一张沙发上扑通坐下,她有这么一个习惯,一坐下便把两脚往上一缩,蜷曲在沙发上面。脚上穿着一双白兔子皮镶边的紫红绒拖鞋,她低着头扭着身子,用手抚摸着那兔子皮,像抚摸一只猫似的。尽摸着自己的鞋,脸上作出一种幽怨的表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