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0第60章(1 / 2)

加入书签

《七十年代妇女主任》全本免费阅读.cc

蒋君和蒯伟诚,看着眼前的图纸,好似一条长长的隧道。

图纸的中央是一条长的直线形隧道,在隧道底部铺设两条轨道,上面有一个车型的示意图。

这是画了条隧道?

但是和一般隧道不太相同的是,尺寸矮了很多,在隧道两侧有固定的墙壁,顶部有一个圆弧形的拱顶。

两人不明所以的看向付兰芝。

“这是隧道窑。”谈起自己熟悉的领域,付兰芝腰背挺得笔直,眼睛明亮。她站在简陋的陶瓷厂办公室,像是重新回到了熟悉的三尺讲台,侃侃而谈,“其实早在十八世纪,国外就已经出现了隧道窑,只不过当时只能烧陶瓷的釉上彩。经过上百年的改造,有了许多改进方式,现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用来烧胎瓷。”

“这种福基伦式的隧道窑,在国外早就大规模的运用了,相比于现在厂里用的窑炉,可以实现生产连续化,周期短,产量大,质量高。”

付兰芝特意去考察了大河陶瓷厂新建的窑炉,他们现在采用的是由传统的馒头窑发展而来的倒焰窑。

倒焰窑主要由燃烧室、窑膛、窑底烟道三部分组成。倒焰窑的外形呈椭圆形,特点为构造简单,但热效率不高,非常浪费燃料。

付兰芝讲述着隧道窑与传统倒焰窑的差别,“我在国外留学的时候,看到过成熟的隧道窑,相比倒焰窑可以节省燃料50-60%左右。而且烧制出成品的时间更短,现在厂里烧制一批陶瓷需要3-5天,而隧道窑只需要20小时左右就可以完成。”

她耐心的讲述着,如果按照她的说法,大河村陶瓷厂一旦换上她设计的隧道窑,可以用最少的人工,生产更多的陶瓷。

付兰芝讲得口干舌燥,她对自己的设计很有信心。在她看来,蒋君和蒯伟诚应该对隧道窑很感兴趣,却没想到两人并没有她想象中的激动。

付兰芝看着两人相互对视一眼,本来自信满满、放下的心,瞬间又提到了嗓子眼。

只见蒯伟诚皱皱眉,审视般地看向她,“建这套隧道窑,要花多少钱?”

“啊?”付兰芝没想到蒯伟诚先关心的不是技术和产量,而是成本是多少。

她醉心学术,大半的时间活在实验室,所有的实验都是由学校出资,实验的结果最后交给上级,从来没考虑过成本的问题。

蒯伟诚这一问,打得她有些措手不及。

“这……这,我还没算过。”付兰芝支吾着,她第一次对自己的设计有回答不上来的问题。

话音刚落,她也觉得自己回答的太过敷衍了,想了想又赶紧补充道,“如果觉得造价太高,可以考虑做得长度短一点,这样就会便宜很多。”

但是显然这样的回答并不能让蒯伟诚满意,“如果距离短了,那我们的产量又下来了。”

“我们花了大价钱重建了隧道窑,产量提高的却不多,那性价比也太低了。”蒯伟诚说着摇摇头,显然对付兰芝口中的隧道窑不感兴趣。

“你刚刚说得,隧道窑能减少燃料的使用,降低成本……”他细数着付兰芝所说的优点,最后总结成一句,“现在在村里,成本最低的就是人工和燃料。更何况如果我们用更多的人工,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乡亲们能提高收入。”

“你知道村里有多少想进陶瓷厂却进不来吗?这相当于我们把请工人的钱,拿来修建窑炉。”而付兰芝却打算精简掉现在厂里工作的这些人,简直是天方夜谭。

蒯伟诚说完在心里也叹了口气,不仅是为了付兰芝的图纸,也是为了自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