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47忙啊(2 / 2)

加入书签

马车重新启程。

虽然在苍安县逗留一阵,杜宣缘也做了不少事情,但他们实际上并没有耽误太长时间。

负责赶车的人早早换上体力更加充沛的备用马,全力向下一个目标地点赶去。

这段路程,这些护送的人犹如焕然一新。

手脚麻利、动作利索不说,连嘻嘻哈哈的闲话都没再说了。

??还是得益于杜宣缘昨日的警告,终于叫他们的弦紧绷起来,不敢松懈。

不过他们行程的下一站,依旧不是杜宣缘即将任职的并州定北军。

南方藩王,北方起义。

大成内部混乱的趋势走向,从系统挑选的“男主”就可见一斑。

然而与南方只有一个吴王作祟不同,北方的起义军并不只有一两股,除了严家父子这样占山为王的土匪,还有不少脱胎于饱受战乱的北地百姓,依靠当地百姓的支持发展的起义军。

这些起义军的分布范围虽然广,但实际上威胁并不大。

大大小小上百支起义军,却没有联合在一起的趋势,就像是一波又一波地鼠,冒头了就被朝廷派遣军队一锤子打下去。

而各地如苏勤那般的地方守军,其实也不想针对这些“地鼠”。

不过与苏勤不同的是,他们并非想要养寇自重,而是这些起义军的来历实在棘手,这些起义军要么是逃避繁重徭役的当地人,要么是被北虏、土匪,甚至当地的兵痞所累,难以安居的百姓。

要是对这些人赶尽杀绝,那他们治下的百姓将会更加怨愤,又兼人心惶惶。

是以北方的地方军对这些既没有口号、又没有规模,只是隔三岔五冒出来,一打又各自散回各自的老家的起义军,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反正也是乌合之众。

还不如把心思多放在时不时就要纠集人马潜入大成劫掠的北虏。

然而在杜宣缘看来,这些人常年在北方各州穿梭,熟悉各地地形与地方军的驻地方位,又是出身底层,有着一把子力气的壮年,实在是叫人“垂涎三尺”。

更何况他们的起义是因为难以养家糊口。

这就意味着一个招揽他们的条件就这样明晃晃摆在眼前。

所以杜宣缘才需要争分夺秒的积攒足够多的粮食。

马车渐渐驶离这一片崇山峻岭,周边的黄沙风尘慢慢浓厚,裹挟着几分荒凉,笼罩在每一个踏入这片战地的人。

又前行一段时间,他们抵达了一座村落。

快要入秋,村民马上要准备收获今年的庄稼??这里与苍安县不同,每年适宜庄稼生长的时间就那么短短几个月,且大多时候,这片地方的百姓都等不到完全成熟,便要抢收。

??他们不提早收回去,那恐怕就要给进来劫掠的北虏糟蹋完了。

更何况,真正入秋后,那些前线的军队就会派人到各地征收军役、杂役,以御备冬季北虏的侵扰。

到时候家里的劳动力抓的抓、逃的逃,更没有人来收庄稼。

这也是形势所迫的无奈之举。

杜宣缘这一行陌生人来到村中,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赶车的人拦住一个小孩,依照杜宣缘先前的交代,问道:“你们村上是不是有个叫孔力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