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9第29章(2 / 2)

加入书签

那人一愣,却并不惧怕,只低头翻文书道:“自是因为谢学士昨日明明身为文臣,却能精准预卜意外之事。纵然我大理寺诸位同僚,在当时的局面下也无法全身而退。事出反常,必有差池之处。”

谢泓道:“只是你们如此说来,依旧都是揣测。可有人证?”

那人道:“既然大人直指我大理寺,小的也不敢不回应了。此事涉及范围极广,当时涉事的人近乎全部死伤,足见背后之人心思缜密狠毒??故而人证尚在查探。”

谢泓微微颔首,却是从容起身,行至殿中。

对皇上拜过后,谢泓道:“微臣有一事不明。”

“若应对不力,应是说明本应负责此事的人行事不当,怎的臣听大理寺的意思,却像是说那日围场之变,怪罪的却是臣下。”

“臣恳请陛下细思,此时应深究的,应是此事背后之人行举之因。事出必然有因,方能知晓后续打算。”

“若不祛此患,其后再逢此事,却又何如呢?”

皇帝此刻正在思考,听到这话却是点头。

皇帝:“时小将军那日亦身处乱局之中,亲见那些贼人,可否与众爱卿说说?”

时青卓闻言,自朝臣中越出,向皇帝叩首后道:“正是。臣昨日与那些人曾交手。他们极其谨慎,却从身法上能看出,应是边塞一带的人。边塞与甘州接壤的,近些年与我大周又屡有摩擦的,便是枢兰。”

谢泓凝神道:“这便是了。”

“那日臣情急之下前去援救圣上,亦是发现来者有枢兰口音。”

“枢兰地处边塞,行事一向粗放。”

“且臣那日注意到,虽有恶熊伤人,但枢兰贼人并没有刻意屠杀我朝臣。”

段首辅道:“谢学士说笑,我大周自有百年巍巍气韵,怎是枢兰贼人敢靠近的。”

皇帝正在凝神听,猛地被段元辅这一句打断,有几分不耐。

谢泓则是并无受到影响,从善如流道:“元辅大人说的正是,枢兰并未刻意伤人,自然是仰仗皇上天恩。”

“故我见方才大理寺提出内臣脚印,再联合时小将军的判断,却有一思。”

“谢爱卿请讲。”皇帝的眉目方才舒展些。

“此番变局,却令臣想起那日京中画舫火烧一案。同样是并无朝臣死亡。”谢泓道。

“费劲周折深入内廷,却只将事情闹得人尽皆知。只可能说明,来者的确不想屠杀。他们自然有其目的,那只可能是为利益。”

“我见此事,像是某种警告。”

“前些日子与枢兰谈判,我并不在场,但能猜得对方有些用意不宜在朝堂之上明示。”

“譬如以当地黍麦要挟我朝马匹,诸如此类的要求。见我使臣不应,便出此下策警示。此事前朝并非无先例,已有史书记载。元扬三年有类似事件发生,同样是应对枢兰。”

谢泓立在朝堂上,却有许多人露出了然神色,微微点头。

文臣们或许短时间无法想到此事与史书的联系,但一旦被谢泓点出,却是也都纷纷忆起,赞同他的意见。

人群之中,任丘额头已经渗出细细密密的汗。

他左右偏头看了一下,方低头抬袖,欲要揩掉却又收手。

不能让谢泓看到有任何迹象,此子入朝虽晚,但却的确难缠。

旁人并不知道,他却是知情。谢泓虽然是揣测,但却已经十分接近真相。任丘本就是身兼西北一地的行度指挥。而此番与枢兰议和的使臣,也正是他的人。若真查下来,少不了他的责任。

皇帝顿了一顿,却是问了段首辅。

“段卿,枢兰谈判由你主导,前些日子谈判进展,可有变数?”

所幸又有人出来解围,段首辅与见此事逐渐不受他们控制,道:“若事情如谢学士所论,自然有理。”

“但我朝与枢兰议事,一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