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章 文试高潮,吟诗作曲(2 / 2)

加入书签

场外,一位身着青色儒衫的中年文士便率先赞叹道:“妙啊,这首诗在短短四句之内,便将春游的意境和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旁边一位年轻的读书人也连连点头,他钦佩地说:“确实不凡,岳兄的这首诗描绘了柳岸花堤的春日胜景,莺啼燕语与芳草满塘的和谐画面,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又有一位老者捋了捋胡须,赞许道:“岳沉此诗开篇即以‘柳岸花堤’点明春日之景,为全诗定下基调。

接下来的‘莺啼燕语’和‘满芳塘’更是巧妙地运用了细节描写,将春日的气息渲染得淋漓尽致。”

洛水书院的一位学子也补充道:“尤其是第三句,‘闲来漫步寻幽处’,不仅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景物转移到了诗人的活动上,更增添了几分闲适与悠然。而‘寻幽处’这一细节,更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最后,一位年轻的女学子轻声细语道:“最后一句,‘一树桃花映斜阳’,无疑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岳兄用‘一树桃花’来收尾,与前文的‘花堤’相呼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完整。

而‘映斜阳’则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温馨、和谐,同时也表达了对春日的深深喜爱与留恋。”

众人听后,无不为之动容,纷纷向岳沉投去赞赏的目光。

岳沉显然对众人的反应也十分满意,谦虚道,“那里那里,想来诸位会有创作出更好的诗句来。”

岳沉的谦虚与才华让在场众人赞叹不已,他微笑着退下,为洛水书院又增添了几分光彩。

这时,洛水书院又走出一位学子,他名叫延庆之,神态自若,举止间流露出不凡的才情。

他向众人恭敬地施了一礼,随后轻声吟咏:“在下延庆之,今日愿以拙作《春别》与大家共赏。”

“桃花流水送君行,柳色青青别意盈。不忍相看挥手处,一襟离恨满春城。”延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