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章 码头管事唐三(2 / 2)

加入书签

黄沐霖想着,等以后客人稳定了,再想一些成本差不多的菜替换一下口味。

说干就干。

这几天村子里种有青菜的人家都被黄博拜访过了,听他说想去镇上做吃食生意都还很惊讶,但无论他做什么,这都是上门的买卖,只要是家里有盈余能卖的,都卖给了黄博。

甚至有些回过味的人还打听了黄博是不是长期收菜,而他也明确了,只要支的摊子生意能做下去,就一定会找村里人买食材。

这下村里种了菜的人家可是高兴了,纷纷祝黄博开张大吉,生意兴隆,回头带乡亲们赚银钱。

蔬菜这种东西,在乡下最不值钱。

种多了也舍不得搭牛车去镇上卖,车钱、摊租都赚不回来,所以除了镇子近郊的村子的人会自己担着菜去买卖,其他略远的村屯种的蔬菜大多都是自己吃,或是喂鸡、鸭、猪、牛等。

黄大川也听说了这件事,作为村长他很是乐见,村子的人能富裕起来,对于他来说是好事。

黄沐霖给黄瑾霖特训了几天,每道菜他基本做个两、三次就完全能做到大厨师傅级别的菜色。

天赋果然是刺激人的东西。

黄博与何慧娘尝过黄霖瑾的菜,对比在味满城吃过的那几道,也觉得自家儿子的厨艺分毫不比大酒楼的师傅差,对做吃食生意的担忧也就淡了。

但现在还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要如何把装饭菜的器具来回运输,坐牛车去镇上可以,但是,回程就搭不上车了。

这天,黄博和黄昊霖带上黄沐霖又去了一趟镇上考察。

他们直奔码头。

这个时间来上工的伙计们大多已经开始干活了。

靠近码头有一片弧形的空地,挺宽敞,往常做吃食的摊贩都会在这边支摊,每月一百五十文,有专门的人负责管理,不怕三教九流来这边闹事。

码头这里一天只能做午间一场买卖,早间和晚间伙计们绝大多数不会买吃食,一百五十文的租金相当高了。

南街另一头的流动摊位,一个月才是一百二十文,且一般情况下从早到晚都能有生意。

这里摆摊的人并不多,基本是一个品类支一个摊,同品类的摊子多了抢生意,难赚回摊租和成本,压价对于长期做生意也不是明智的选择,且都是一个镇上的,心照不宣,不想闹得太难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